[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追着年味寻历史:泉州花灯古艺新姿光影流转

2015-02-27 10:39:1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观灯赏灯,是一个亲近闽南传统艺术的好机会。

电能驱动、LED照明、个头巨大

花灯能做动作 铁骨撑起巨灯

电能制动让人物、动物等造型的花灯能做出复杂动作,以零件组装、钢铁支架制作的巨型花灯,可长百米。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花灯制作不断创新。

古时做花灯,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粘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花鸟,写上吉祥的字句,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有的还放上檀香。其制作工艺称为彩扎工艺,因此,花灯又称作彩扎灯。彩扎艺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每年都会别出心裁,推出自己精心构思制作的力作,打出自家字号,相互竞赛。

到了明清,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后,工匠们把玻璃抽成丝,泉州人管这种玻璃丝叫“料丝”。“料丝”被用到花灯制作工艺中,清代陈葆堂的《温陵岁时记》中提到“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以通草,作人物鱼虫,燃以宝炬”,“恒于府治西畔双门前作灯市”。这是泉州花灯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如今,新材料在花灯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曹淑贞家,记者看到一个九龙戏珠的大花灯,该花灯中间的支架是个能转动的球面,九条龙附着在球面上,身体变换着不同颜色。“电能制动让人物、动物等造型的花灯能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连动物的拟声发音也更加逼真。”曹淑贞说,“灯光来源也变了,从普通的白炽灯改成现代的LED灯,只要事先编好程序,花灯就会不停转换颜色,绚烂夺目。”

传统的竹片骨架承重能力有限,最高只能做到3米左右,无法满足大型灯展的要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彩扎花灯几乎都是挂灯,挂在高处,供人们仰头欣赏,不能太重、太大,造型小而精致。近二三十年来,造型复杂、体型巨大的花灯逐渐出现在市场上,长的可达百米以上,高的可达十多米。

去年元宵节,泉州吴氏花灯工艺有限公司以零部件组装的方法在新门街主展区建起巨型座灯。今年春节前,该公司又到福州去现场组装一个巨型花灯,参与现场组装的工人达到50多人,花灯之巨可想而知。

创新不仅能带来艺术上的突破,同时,也带来了市场上的拓展。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推出了DIY版花灯,在主推普通人也能做花灯的同时,“刻纸和针刺这两项泉州花灯中最重要的技艺保留其中”。刻纸的部分做了镂空处理,市民只要用手指一弹,镂空部分自然脱落;而针刺部分则已密密麻麻地扎上针孔。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