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磁灶岭畔敬老院:失能老人的幸福群居生活

2015-03-06 10:15:1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晋江磁灶岭畔村创办了一家专门服务失能老人的敬老院,不仅配备了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还高薪聘请多名专业护工照顾陪伴失能老人,帮他们做饭、洗澡、翻身、洗衣服、打扫卫生。老人们乐不思蜀,春节期间儿孙多次想接他们回去,都无人离开—— 失能老人的幸福群居生活

岭畔敬老院里老人们相亲相伴,其乐融融。

核心提示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羊年春晚,一首写意的《当你老了》,触发了许多人的情怀。

对很多人来说,衰老最可怕的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身体不听使唤,成为生活无法自理的婴儿。

一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论对老人还是儿孙,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而许多敬老院,也因为担心承担责任,轻易不敢接收失能老人。

磁灶岭畔村,一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庄,却敢于开全市先河,创办专门服务失能老人的敬老院。

这里的失能老人,脸上没有愁云惨雾,反而由衷地绽放着笑容,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如此幸福?近日,记者走进了这座“神奇”的敬老院。

□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陈晓东/图

岭畔敬老院是全市第一个专业的村级失能老人护理机构

专门收失能老人的敬老院

春节刚过,零零星星的鞭炮声还不时响起。晋江磁灶岭畔敬老院是一栋三层小楼,置身于岭畔村的寺庙观音宫内,原来是观音宫内用于佛事摆宴请客的地方。

当记者与岭畔村主任吴吉祥一起踏进敬老院,就听到热闹的讨论声,六七位老太太正聚在客厅看闽南语电视剧。一见吴吉祥走进来,她们立即围了过来,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跟他聊开了,好似幼儿园的小朋友见到老师一般。老人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那种无法掩饰的幸福和感激,令人十分意外。

仔细观察下敬老院,十分干净、有序,配备有医疗室、食堂、无障碍厕所等,几名护工各自在忙碌,有的在喂失明老人吃饭,有的在为他们量体温。

这里一共住着23位老人,有别于一般的敬老院,这里住的大多是失能老人。

失能指的是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各种机能出现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失能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楼梯、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这6项指标来界定。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为“重度失能”。

这三种程度的老人,岭畔敬老院都有,除了几位家庭居住条件差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的老人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

有三对老夫妻一起住进敬老院

失能老人之痛

岭畔村全村人口36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六分之一左右。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做生意,占总人口的1/3多。岭畔村历来有敬老的传统,村里设有一笔慈善资金,每个月都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200-300元不等的慰问金,加上其他的补贴,老年人的温饱基本没问题。

经常入户走访慰问的吴吉祥发现,许多老人们不缺钱,缺的是陪伴和照顾,尤其是一些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十分不好。今年51岁的吴荣福,因为脑萎缩,多年无法劳动,随着病情的加重,意识也不清楚了,连大小便都失禁了。此前,妻子打工一个月可以赚5000多元,可是他病重了之后,妻子不得已只能辞职在家照顾他,家庭陷入困境。每个季度,吴吉祥等人去慰问,都会听到他妻子在哭诉。

相对村里其他需要关注的项目,他觉得失能老人和家庭最需要关爱。农村很多老夫妻,为了不给孩子添负担,自己住在老房子里,懒得买菜做饭,经常一顿稀饭吃三顿,有时甚至有一顿没一顿;要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板,一天天忙得团团转;有些人生病或者不小心摔倒,不敢打扰年轻人,只能一味忍着;个别人出意外了,无法第一时间被发现,导致病情或伤痛加重……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吴吉祥说,有时真的也没办法怪子女,老人卧床时间一久,不仅年轻人负担重,有些老人情绪也会变得不好,口角容易生是非,因此容易导致婆媳吵架、妯娌不和;有些人因为父母失能,无法到外地上班、做生意,被绑在病床前,家庭经济变差;有些孩子多的家庭,时间一长有矛盾,甚至每顿饭轮流……这些深深地刺痛了吴吉祥。

“有一天我们老了,可能连他们还不如。能为他们做点事,觉得心里比较舒服。” 吴吉祥产生了创办专门服务失能老人敬老院的想法。

吴吉祥经常会去看望、慰问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

创办之初遭遇困境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增加,失能老人也随之在递增。岭畔村60岁以上老人500多人,这一数字,每年还以40多人的速度在递增,而失能老人的比例在增加。创办敬老院十分有必要,然而,最初,吴吉祥的想法并不被周边的人所接受。

农村素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似乎不亲自赡养父母,将他们送往老人院就是不孝。因此,创办专门接收失能老人的敬老院这一想法一提出,不仅很多群众没办法接受,部分村干部存在疑虑:“照顾失能老人,责任很大的,出点什么事情,谁负责?真是吃力不讨好。”

吴吉祥认为,只要护工负责,照顾好老人,不存在责任问题。没有想以此赚钱的想法,心里坦荡的他“一意孤行”地开始了。

选址时,考虑到观音宫里有一栋3层小楼,“如果设在寺庙旁,平时很多人拜拜,拜完会顺便去探望老人,比较热闹。”事后证明,这一地点果然很理想,敬老院里整天都很热闹,很多人拜拜完都会把供品送给老人。

去年7月开始,经过重新粉刷,又投入了近百万元添置了软硬件配套设施,9月份开始,敬老院正式投入使用。预料到会遭受冷遇,从装修开始,吴吉祥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老人、年轻人,苦口婆心,让大家好歹先来试一下,觉得不好就算了……

好说歹说,正式开业他只请进来两位老人。一位是90多岁的老太太,儿孙都在外工作,住的老房子,没有卫生间,连热水器都没有;另一位老大爷,瘫痪了十余年,主要由老伴一个人照顾,非常辛苦。“一开始他们也很犹豫,反反复复,一会儿想来,一会儿又担心别人说闲话,退缩了。”吴吉祥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再三表示,即便敬老院只有一个人,他也会请专业护工照顾好的,这才“勉强”留下两位老人。

专业护工帮老人们洗澡、翻身、洗衣服等。

斥巨资提高软硬条件

一日三餐由食堂提供,且“三顿清”,每一顿都是新鲜的,不吃隔顿、隔夜的饭菜,注意老人应该忌口那些东西;每个月请磁灶医院的医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做一次常规的检查;每个季度做一次生化全套,并建立健康档案,随时跟踪……吴吉祥心想,既然办就要办好,让老人和家属打消顾虑,放心住进来。

敬老院请了8个工作人员,1个管理,1个厨师,1个保洁,另外有5个专业护工,照顾失能老人的吃喝拉撒睡,洗澡、翻身、洗衣服,陪他们锻炼、康复。这些护工此前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老人一旦身体不舒服,护工就会给家属或负责人打电话。

吴吉祥深知,对老人们来说,护理是最关键的。护工,都是他到医院一个个“精挑细选”出来的,有重症护理经验、长期护工经验的优先,“一个人要看护五六个人,其实还是很辛苦的,没干过的话根本做不好。”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敬老院给护工开出了包吃包住每个月5000元的高薪。

“这样办敬老院,肯定要亏的。”护工小罗笑着说。据了解,目前,敬老院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每个人收取500元到1500元的生活费,但其实,这些远远不够,仅每个月的日常开销,就要倒贴两万多元。“这些钱其实是象征收取的,主要是想让老人的家属,负起一定的赡养责任,有赡养意识,而不是将老人全部丢给政府和社会。”除此之外,村财政每个月也有一万多元的补贴。

最初,吴吉祥等人抓住农村移风易俗的机会,村里有人要嫁娶或有老人做寿、孩子生日,就上门做工作,引导他们为敬老院捐款,大家都能愉快接受。逐渐地,热心企业和村民开始有意识地关爱敬老院,去年9月至今,已有50多万元的善款。

据了解,全市范围内专业的村级失能老人护理机构,这是第一个。

老人们都是乡里乡亲,生活中互帮互助。

入住老人其乐融融

每位老人都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岭畔敬老院的老人们,背后也都有自己的故事。79岁的吴孝文和73岁的苏秀银,这对老夫妻,住进来三个多月了。一开始担心儿子媳妇不同意,老两口商量做了决定之后,来了个先斩后奏,一开始有人说她聪明,也有人说她疯了,几个月之后,如今大家都说她是真聪明。

苏秀银告诉记者,尽管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但她还是想住进来,在家里,每天要买菜、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服,再种点青菜,养些鸡鸭,每天都瞎忙,每天为买什么菜煮什么烦恼。两个老人自己住,一个人哪里不舒服,另一个也顾不过来,年轻人都在上班,想叫人一下子叫不到,“等子弹打到这里都凉了”。

“这里出入方便,不用做家务,有人聊天,没事我就出去逛逛,有人帮忙照顾老伴,日子过得很舒服。”过年前,儿子媳妇几次来接他们回去,他们都不想回去。她告诉记者,“一把年纪了,能来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种福气。”

除了他们,还有另外两对老夫妻。92岁的吴声见和88岁的苏秀恋,苏秀恋先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摸底”觉得不错后,将丈夫也接来了。

里面不少老人已经是多年的老邻居、老姐妹,有人先住进去,觉得不错,赶紧“相打报”让其他人也住进来。84岁的张秀月老人说,原来有高血压、白内障,之前摔倒过,腿和手臂都曾骨折过,自己一个人住一栋楼,半夜想喝口热水都没有,“这里很好,我手臂上的肉都多了”。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伴一起说话,而对方并不觉得你啰唆。”吴秀妹老人笑着说,住在这里的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知根知底的,聊天也有话题,有空一起看电视、散步、打牌。今天,谁家的子女来,带东西来,大家一起分享,明天又有人来,天天都过得很开心。

敬老院欢喜过春节

原来一个人住,容易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没用,拖累子女,甚至有早点离开早点解脱的厌世想法。而在这里,老人们不仅有伴聊天、看电视,而且没有成为年轻人累赘的压力,心情一放松,加上吃、睡都有规律,不少人身体有所好转。

更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原本婆媳或者母子不和的,因为没住在一起,淡化了矛盾和冲突,年轻人隔一段时间来看望老人,渐渐地,亲情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有些年轻人来了之后,得知其他老人的亲人,隔三差五就来一次,有的甚至每天来,或受到触动或碍于面子,也经常来看老人,“一开始即便只是做做样子,时间长了,感情也就得到修复了”。

过年前,老人们的儿孙们纷纷想来接他们回去,没想到,没有一位老人愿意回家过春节,“这里很好,护工也照顾得很好,一来一回很折腾,我们都不愿意回去。”苏秀银老人说。得知老人们都不回家,吴吉祥便交代食堂春节期间加餐,村里还给每个老人包了200元的压岁钱。

根据当地的习俗,年夜饭要吃嫩饼,除夕当晚,行动比较方便的老人们一起动手,做嫩饼,围炉吃火锅,过得非常开心,“在家要帮忙准备东西四处拜拜,累死了,在这里清心、省事。”老人们笑着说。

春节期间,吴吉祥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本村的,晋江其他乡镇的,还有南安水头等地的,纷纷希望能把老人送进来。为了容纳更多失能老人,今年年初,岭畔村敬老院二期将投入建设。届时,将建一栋7层楼,标准化建设,规划120张床位,其他配套设施也将更加规范,条件成熟还将配备医疗人员。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