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王宇静 本次两会上,泉籍全国人大代表中既有企业家代表,也有学界专家和政府部门人士,他们除了关注泉州的经济建设,也十分关注家乡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日前,蔡金垵、戴仲川、洪杰、许世辉、李振生、倪英达等多位代表又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大支持泉州市推进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他们表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十多年前便提出“生态立市” “泉州是福建省经济大市,又是人口大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忘记环境保护。2003年泉州便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蔡金垵说,2010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累计投入超1140亿元。节能减排、城乡基础建设、“江河湖海”整治、“点线面”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各项举措均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泉州在减排、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三连冠)以及流域整治考核(四连冠)方面多年持续保持福建省第一;去年泉州更是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设区市;全市10个县(市、区)的生态示范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考核,其中2个已获命名、3个通过验收、5个通过技术评估。 另外,泉州还建成了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泉州可谓是四季如春,抬头时时可见清澈蓝天。”蔡金垵说。 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信贷支持 安溪、永春、德化三县是泉州重要的生态屏障,泉州已经对上述三县建立个性化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蔡金垵等人建议,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对安溪、永春、德化、南安按照西部地区政策执行,对其他革命老区按照中部地区政策执行,对泉州市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给予信贷政策支持。 “建议环保部批准在泉州设立国家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蔡金垵说,泉州已经具备国家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的基础条件,蓝天之下的绿色民营经济发展十分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 ■相关新闻 泉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经费问题 早报讯(记者 王宇静)泉州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吸引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去年泉州外来务工人员达到250万人,其随迁子女在泉接受义务教育人数更是达到33.9万名。泉州经济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奉献,他们子女的就学问题也引起泉籍全国人大代表蔡金垵、戴仲川、洪杰、许世辉、李振生等人的关注。他们联名发出《关于建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受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机制的建议》,建议加快统筹出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支付转移机制。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增长,2014年比2010年增长了42.32%。”蔡金垵说,大量新增学生令工厂、工业区周边城镇中小学生源爆满,学校容量不足。虽然泉州每年新建、扩建、改建了一大批学校,可是依然满足不了新增生源的需求。以2014年的随迁子女数量计算,便需要增设小学518所、初中校132所,需投入经费超过23亿元。 据介绍,由于对承担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地区,中央尚未建立长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统筹解决这部分教育经费问题,造成泉州部分县(市、区)有限教育资源紧缺,产生新的薄弱学校。 |
- 2015-03-10如何进一步打好侨牌 泉籍代表建议在泉设立“华侨特区”
- 2015-03-08人大代表蔡金垵建议:在泉设立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
- 2014-03-12全国人大代表蔡金垵建议 深化泉州金融改革创新
- 2013-03-14代表同说“台” 泉州要帮台企解决“钱”难题
- 2013-03-12市长郑新聪:“政府要为民企提供月嫂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