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鲤城锦浦黄氏呼唤失联台湾宗亲归宗谒祖
2015-03-13 09:57:2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近900年来,锦浦黄氏蕃衍各地,他们中的一支传至台湾却失联数百年,锦浦黄氏在春季祭祖大典上呼唤失联的台湾宗亲,盼他们早日寻源归宗、还乡谒祖……

锦浦黄氏呼唤失联台湾宗亲归宗谒祖

该族开基始祖为黄一德,为紫云黄氏守恭公次子的第十四代裔孙;锦浦黄氏于清代时,曾有族裔衍传台湾,然而由于旧族谱湮没于世,数百年来两地黄氏联络不上,这支分脉至今未能归宗,令其宗亲引以为憾

祭祖典礼上,两位长者高举“乩头”当先引路,与黄氏族人一道祈福。

锦浦黄氏系江夏紫云始祖黄守恭仲派,今在鲤城东浦社区内存有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锦浦黄氏祠堂;在晋江磁灶童子山下发现一处疑似锦浦黄氏先祖黄溶所的陵墓遗址,墓前有一对巨大的石将军,可惜墓在十多年前已遭盗挖;近900年来,锦浦黄氏蕃衍各地,他们中的一支传至台湾却失联数百年,锦浦黄氏在春季祭祖大典上呼唤失联的台湾宗亲,盼他们早日寻源归宗、还乡谒祖……

探秘童子山下的古墓

“相传,我们锦浦黄氏有位先祖黄榕所曾在元朝担任过太子少保,后来逝世时,还被御赐钦葬在童子山下,至今那里还有石将军……”日前,鲤城区江南街道东浦社区锦浦黄氏宗亲会的黄木春老先生告诉记者这样一条重要的历史文物讯息。记者当即与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女士等人,一同驱车赶往黄木春所指的晋江磁灶童子山一探究竟。

童子山位于磁灶镇的北部,这里原有宋元时期的古窑址。山中林木幽深,越过树丛,却见野田之间零星散落着一些荒冢。锦浦黄氏宗亲会的黄振兴和黄玉福两位先生之前曾到此踏勘过,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在一片林子里,终于见到疑为黄榕所落葬之处的墓冢。颇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无人打理,墓园几乎完全被树木、枯叶和草皮所覆盖,仅能凭着地势山形,依稀辨出这墓园从下往上分为三层,偶尔有些青石墓基露出地表,上面也是苔迹斑斓。我们在墓穴的位置却找不到墓碑,据黄振兴和黄玉福所述,此墓早在本世纪初就曾被盗掘过,墓碑等物皆已丢失。我们在墓的上端果见一处盗洞,大小刚好能让一个人钻入。

“附近村民代代相传,称这口墓的主人来自‘浦口黄’,并说这墓是‘皇帝墓’,其实是指皇帝钦赐御葬的意思。旧时,在墓前依次摆放着石将军、石马、石羊等物,可惜由于10多年前被盗,如今只剩下一对高大的石将军了。”黄振兴说道。

浦口佛宫流光溢彩

当我们就古墓的情况询问一位年轻村民时,他告诉我们,这墓年代久远,但村里没人说得清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墓园玩耍,后来墓被盗,在墓顶和墓前皆出现盗洞,他还曾好奇地顺着顶部的盗洞溜滑下去,结果发现墓穴内空间很大,足够成人在里面直立行走,而且墓中还有用砖砌成的穹顶。“盗墓贼几乎偷走了一切可偷的,除了那对石将军。这对石将军很大,当时盗墓贼已经用拖拉机把它们载到村口了,一个不留神,车子陷进田地里,这时村里人闻讯追了出去,贼人丢下石将军慌忙逃走。”年轻村民说,村里人后来就把石将军收藏了起来。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在一处围墙之后,终于找到那对曾置于古墓前的石将军。只见这对石将军分别为文官和武官打扮。“文官”作持笏状,谦恭有礼;“武官”则持剑挺立,威风凛凛。两座石人雕像线条流畅,形态逼真,衣袂似有风动,整体几乎完好无损。我们用尺量了一下,文官石像带座高3.02米,最宽处为0.8米;武官石像带座高2.88米,最宽处亦为0.8米。

黄真真女士表示,如此高大的墓前石将军在泉州实属罕见,由此可见古墓主人的身份必定非同一般。遗憾的是,由于找不到墓志铭,现在无法确认墓主人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等。关于墓主与锦浦黄氏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浦口黄氏祖坟上有一块黄一龙立的明代墓碑

“乩头”露面独特祭祖仪式

在鲤城区江南街道东浦社区内有一座承载千年风雨的宗祠——锦浦黄氏祠堂。据介绍,这座锦浦黄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年间重修,今在祠堂外,还有两块祠堂碑记可证姓氏源流,一块是立于明末清初,一块则是勒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近观锦浦黄氏祠堂,古风飒然。三川脊的屋顶,檐角飘逸;石雕、木雕、瓷片雕等,种类繁多;大殿隔扇皆选上等木材刻镂髹漆,流光溢彩。大门匾额上书“黄氏宗祠”,柱联则写着“紫云绵世泽,锦浦振家声”。大殿之上,高悬三幅画像,分别注着“紫云守恭公”、“锦田肇纪公”、“锦浦一德公”字样。在祠堂的南边,还有一座氏族供奉的“锦浦蓬莱李星君佛宫”,而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五座锦浦黄氏的支祠。这些建筑一字排开,古朴凝重,看上去犹如并肩而立的一群将士。

据锦浦黄氏宗亲会理事黄辉煌介绍称,锦浦黄氏系江夏紫云始祖黄守恭仲派。史载,黄守恭生有五子,其中长子黄经居县北吕洋(属南安县),次子黄纪居县东黄田(今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三子黄纲居县西葛磐(后属安溪县),四子黄纶居县南金柄(后属同安),五子黄纬居漳浦绥安(今漳州市诏安县)。锦浦黄氏的开基祖为黄一德,其系黄守恭次子黄纪的第十四代裔孙,于南宋孝宗年间,由惠安迁居到浦口(今属鲤城江南街道东浦社区),迄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九是锦浦黄氏春季祭祖的日子,一到这个日子,居住于泉州20多个乡村的锦浦黄氏就会聚集到一起,共同举办祭祖庆典。从2005年开始,每5年‘逢五逢十’举行一次大型的祭祖庆典,小祭则每年都会举办,以此缅怀祖先。”

古墓前的两尊石将军线条流畅、形态逼真。

扶乩[jī],古时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扶鸾等,扶乩的用具被称为“乩头”。现今,民间在祭祖时,“乩头”也被用来当做请祖灵佑护的道具。3月10日,记者在锦浦黄氏的祭祖大典上,就有幸见识到“乩头”这一在中国已流传数千年的传统“神器”。当天,在紫帽山山间,衔翠抱绿的浦口黄氏祖坟前,聚拢了大约600多位锦浦黄氏的族人,他们手持香火,毕恭毕敬。祭礼正式开始时,当先走来两位身披黄巾的族人,二人各举一臂,共同撑起“人”字形的“乩头”,在他们身后,黄氏族人鱼贯而行,边走边高声呼喊“兴啊,旺啊,发啊……”数百人的队伍排列有序,围着祖先的坟墓逆时针缓慢绕行,一时鞭炮声起,颂声如雷,场面十分震撼。据锦浦黄氏族人介绍,手举“乩头”是有请来祖灵护佑族人的意寓。

结束山上的祭祖后,众人又下山来到锦浦黄氏祠堂内,举行祠内春祭大典。诸执事按顺序站好后,司仪宣布典礼开始,此时会擂鼓三通、掌号三声、鸣炮及奏乐。接着,行盥洗礼、上香礼,此外还要读祝礼、行分献礼等。礼毕时,众人行躬跪礼,这才结束祭典。

祠堂建筑的雕塑工艺非常精美

盼台湾游子寻根返乡

祠堂作为一族圣地的象征,牵动每一位游子的心。当海外赤子回到故乡后,头一件事便是要到祠堂向祖宗告知其平安归来。对于锦浦黄氏宗亲会会长黄荣川来说,却始终有一事萦绕其心难以放下,那就是,锦浦黄氏曾有一脉分支去了台湾,至今仍未能确认其落根之处。

据介绍,锦浦黄氏在数百年间瓜瓞绵衍,支裔分居各地,在上浦口、下浦口、池店、下辇、柴塔、霞美、东山、大洲、华洲等地皆有传裔。而传入台湾的这一支,源自浦口厅前房先祖黄一龙,锦浦黄氏祠堂内如今还挂有黄一龙的“进士及第”牌匾。据史料记载,黄一龙曾师从王宗澄修学易学,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举,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登进士第,初授广东潮阳知县,后任大理寺评事。他还曾为惠安锦田黄氏家谱作序。黄一龙直系子孙后来有人迁至晋江池店御辇村下辇,在清代又迁至台湾,“居台湾府城”。

黄木春称,“古代的锦浦黄氏族谱因历史原因已经湮没于世,这也为寻找台湾宗亲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我们仍在不懈地努力寻找着”。

“我们宗亲会曾经到台湾去寻找过这支锦浦黄氏分脉,曾听有人说过可能是在台东,只可惜一直未能联络上,没有找到其确切的下落。”黄荣川叹息道。他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能一齐帮助锦浦黄氏寻找到这些失联数百年的台湾宗亲,“盼早日见到台湾宗亲返乡谒祖,告慰先宗。”

锦浦黄氏祠堂前立有清雍正十一年的碑记,可为其姓氏源流佐证。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