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在求解资源困局中成长
由于原料充足,泉州得盛集团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优质产品供应海内外。
东南网3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明杰 文/图)
核心提示
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约束也在进一步趋紧,直接制约影响着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资源约束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开发利用难度提升,以及国家资源禀赋变化导致资源供需不均衡使经济增长受到限制的现象。如何突破资源约束这一发展瓶颈?不断提高国际资源保障能力,这是近年来泉州制造类民营企业应对资源约束所闯出的一条门路。当前,泉州一些优质民营企业正纷纷“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破解资源困局,有力支持了“中国瓷都”德化、“中国石材之都”南安水头等资源加工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3月13日,泉州市德化县锦龙陶瓷有限公司车间里,400多名工人忙翻了天,出出进进的货车将摞得满地的超高温耐热金钢煲、建筑陶瓷等产品载往世界各地。
“用洋资源为‘泉州制造’赚钱,这日子太滋润了!”锦龙公司董事长林贵基告诉记者,2010年,公司在马来西亚找到了瓷土新矿源,由于原料充足、品质好,生产线现在可以开足马力,去年公司产值达3000多万元,而且富余的原料还能供给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
无独有偶。记者在南安市官桥镇采访新东源石业公司时获悉,新东源公司早在2008年就在土耳其买下20座大理石矿山,设立了土耳其远洋矿业公司,并在西班牙开设贸易公司,如今他们的品牌米洛西大理石产品百分之百外销,形成了总部在国内、原料在国外、市场在国外的经营模式,年产值逾10亿元。
资源约束是近年来困扰泉州制造类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通过购买国外矿源,巧解了部分“泉州制造”的资源困局,有力支持了“中国瓷都”德化、“中国石材之都”南安水头等资源加工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买洋矿破企业资源约束
锦龙公司是德化县最早到国外寻找产品原材料的企业,其产品主要为传统建筑瓷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马来西亚、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
“近年来,陶瓷业产生的‘白色污染’很大,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低端瓷土、制造低端产品、压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特别是从2007年底开始,德化高端瓷土资源极其有限,越来越依赖从外地进货。”林贵基谈起了自己的想法。2008年11月德化县政府印发的《2008-2015年德化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白皮书,印证了德化瓷土保有资源储量不足的窘迫。
林贵基1968年出生,20多岁时就到东南亚闯荡。他很快就在马来西亚找到了新矿源。这一矿源原料黏土成分中,三氧化二铝的品位在36到37之间,白度在96到97之间,质量优良性是我国同类矿产中极少能够达到的,而且原料开采时土层极浅,不像在国内那样需要进行深探钻掘,大大节约了人工、机器及技术成本。
2010年,锦龙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1亿元成立跨国公司——胜陶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优质瓷土的生产及加工,如今胜陶公司产品已达成品阶段,年产10万吨,每年增加产值1亿元。“原料从厦门港入关,最优质的原料就用来加工胜陶公司的高端产品,比如观音像、仿古建材、煲炉等;至于富余的原料,就卖给省内外其他陶瓷公司,扣掉增值税、关税和企业运营费用,利润依然可观。”林贵基说,其中,一年5万吨的精品瓷土精矿粉质量极为精湛,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杀手锏”,锦龙公司因此一跃成为德化产品质量、效益最好的陶瓷企业之一。
他告诉记者,其实诸如锡、大理石、铁、石灰等矿产资源加工企业都可以在欧洲、东南亚等地找到相应的价廉物美的原料来源,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多引导企业未雨绸缪,避免资源供应的断档。
多余原料带旺整个行业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表示,随着资源约束瓶颈的打开,目前整个陶瓷行业因占有原料的制高点条件不同而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真泰尔陶瓷有限公司改用锦龙公司提供的原料后,由于品质好,产品迅速提质,市场供不应求,百分之百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丹麦等地,年出口值1200万美元。目前,一些国外客户为了能够抢到心仪的真泰尔产品,不得不提前3-6个月“提钱”排队抢订单。“作为中国陶瓷行业名牌、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出口工业品分类管理一类企业,今后,真泰尔将专注做好两件事:保证质量和信用,以保持品牌的领军地位。”真泰尔公司董事长颜真革说。
德化县陶瓷业最集中的三班镇,也因为突破了资源困局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当地数百家企业基本上都是满负荷生产。三班镇也因此崛起为2014年“全国重点乡镇”;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税收6500万元,同比增长26.8%。
和德化锦龙公司的做法一样,从土耳其引进矿源的南安新东源公司也把富余的原料卖给南安水头当地企业,因此带旺了当地民营石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新东源公司董事长杨加强表示:“资源为王,成本是金。由于原料质量好、价格低的原因,如今低成本已成为泉州石材业的新增比较优势。”这是因为,从土耳其运输原料经厦门港到水头,费用比从湖南南山到南安水头还便宜。因为从南山到水头,走的是公路或者铁路,每立方米石料运输费最低千元;而前者通过海上运输,成本最贵不超过500元。
杨加强表示,作为一家原料与市场均在国外的民营企业,2015年公司将大力拉动中国消费内需,为福建省石材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作出更大的贡献。“今年,我们要向百亿元产值进军,实现‘两条腿’走路:在国外,面向迪拜及阿拉伯国家,走的是奢华级高端市场的路线;面向内销市场,我们主推精工大理石实用级产品,今年计划在全国开设100家门店。”杨加强信心满满地说。
从“国际民工”到品牌大鳄
□游笑春
应对资源约束的出路不外乎有三:一是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二是推进结构调整和管理创新;三是提高国际资源保障能力。应当看到,当前,“泉州制造”优质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破解资源约束的大背景下,有的还在走老路,有的正在开新局。
从国外买原料,在国内加工制造,再把产品卖到国外。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出口代工模式,曾在上世纪80年代颇为流行。不过,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该模式因利润微薄,且环境污染严重,慢慢露出弊端。曾几何时,有舆论将中国的出口代工企业比做“国际民工”。因为它们像一个打工仔,赚微薄的加工费,利润大头却被国外的研发和销售环节拿走了。更为严重的是,当中国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工业污染开始威胁着国人的健康。
让人欣喜的是,部分“泉州制造”民营企业正加快转型,开始追求“两头在外”。德化的真泰尔陶瓷便是一例,这家企业注重打造自身品牌,并有意识地从宣传产品,转向宣传其品牌。而锦龙陶瓷则开始在东南亚建立销售网络。他们的努力,不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创造了高利润附加值。这样的转型,在自有陶瓷品牌不到10%的德化,值得鼓励,也值得推广。
但真泰尔和锦龙所做的努力,仅仅走出了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第一步。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学习外国成熟大品牌如苹果、摩托罗拉等的做法,进行海外投资,将工厂也移到国外,只在国内保留最核心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销售部门。再进一步,进行全球性战略布局,将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产品出口同时进行,提高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进而成长为品牌大鳄。
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求这些优质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通过大量的投入,在工艺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培养出能够支撑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与独特优势;还要求有关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扶植民企“走出去”,让条件成熟的,但规模较小、缺乏对外投资人才和经验的民企走向世界。
日本钢铁工业的例子值得借鉴。日本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轧钢部门的设备有70%也是进口的。但是,日本很快就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危害性。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钢铁工业不仅大量引进原材料,而且大规模地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大力钻研钢铁设计、建造和操作技术,最终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鼓励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成为中央明确的政策风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际市场仍然维持低迷的态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有能力的企业家应趁着大宗产品价格下跌,资源价格处于低位的时机,大举“走出去”,通过“抄底”或“并购”,获取国外成熟的原材料、技术和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