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泉州湾这片天 水鸟多样性达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白鹭
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水鸟数量所占比例
本周是全国“爱鸟周”,与其他现代城市相比,泉州与鸟类的缘分更为深厚。在我们身边,面积达七千多公顷的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水鸟迁徙的重要歇脚地和繁殖地,被国际鸟盟列为中国重点鸟区。
记者昨日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去年全年保护区共观测到鸟类144种,至今有监测记录的鸟类种类累计已达193种,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随着泉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鸟类恋上这片碧海蓝天,与我们共同生息在蓝蓝泉州湾。 □本报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陈若海
(备注:文中数据、图片由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供)
一年三个鸟类高峰期
泉州湾河口湿地作为部分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每年冬季月份的鸟类种数大于夏季月份的鸟类种数。
主持此次观测工作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友铃介绍说,泉州湾鸟类数量的年变动曲线出现3个高峰,第1个是在12月份,主要是冬候鸟在保护区过冬;第2个在4月份,是由于前往北方繁殖的旅鸟在保护区过境,以及保护区夏候鸟数量的增加;第3个出现在8月至9月,除部分旅鸟过境外,最主要是由于夏候鸟的鹭类繁殖结束,后代数量增加。
从总体情况来看,全年鸟种的变化主要是因候鸟迁徙引起的。这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是迁徙鸟类重要的过冬场所,也是鸟类繁殖生息的重要摇篮。去年观测到鸟类144种中,水鸟79种,陆鸟65种。
总数比上次观测增加23种
截至去年,保护区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达到193种,隶属于13目37科,与之前的观测记录相比,多了23种。水鸟种类、受胁鸟种和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种数相对稳定并呈向上增长趋势。
去年,每月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总体多于2012年,特别是7月份观察到的种类明显增加,主要由于鸻鹬类在泉州湾度夏的种类明显增加。另外,一些冬候鸟,如小在泉州湾已经终年可见了。
大多鸟类搭乘“国际航班”
有趣的是,泉州湾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中,大多数属于长距离跨国迁徙的候鸟。去年观测到的鸟类中,冬候鸟60种,占41%,留鸟47种,占32%,旅鸟20种,占13%,夏候鸟16种,占11%。
候鸟们因保护工作需要开展国际合作而深受国际社会重视。泉州湾河口湿地拥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其中《中日候鸟保护协定》85种,占全部中日共同保护协定种数225种的33%,《中澳候鸟保护协定》47种,占全部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种数81种的58%。
去年观测到 受胁水鸟7种
根据《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一片湿地只要经常地支持1%某个水鸟品种或亚种就应被视为具有国际重要性地位。去年观测到的鸟类中,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3种,分别为大杓鹬、金斑鸻、环颈鸻。就水鸟多样性分布来说,泉州湾湿地已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此外,去年观测到受胁水鸟有7种,分别为濒危级的青头潜鸭和黑脸琵鹭,易危等级的黑嘴鸥、大杓鹬、大滨鹬、花脸鸭、黄嘴白鹭。其中,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去年我们只见过它们一次。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有观测记录的鸟类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1种,省重点保护鸟类21种。去年新观测到的23种鸟类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角、白琵鹭。此外,去年新发现的白颈黑鹭与漂鹬,是我省鸟类新分布。
白琵鹭
栗喉蜂虎
斑嘴鸭
红嘴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