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起点城市的见证 汪大渊被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不过泉州人知之不多。 “他既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又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比马可·波罗厉害。”庄教授说,严格地说,汪大渊应该是个海上游历家,因为航海家必须以探险为目的,而他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游历。 汪大渊写的这本书是很严肃的,他称所记“皆身所游焉,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后来到明朝,随郑和七下西洋的马欢说:“随其(郑和)所至……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由此可见,航海者汪大渊的严谨。 这本书,对研究古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价值。1867年以后,西方学者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但是,历史上对于汪大渊的着墨不多,生平记述甚少。而他著述的《岛夷志略》,享誉学界,但这种民间行为没有引起当时的朝廷重视,民间知道他的人就更少了。 汪大渊具体何时去世,无可考证,晚年的生活也无记载可寻。在他的家乡南昌,很难找到什么遗迹。2012年,南昌市为了纪念他,才将一条路命名为“焕章路”。 昨日,海都记者几经打听,找了位于泉州市区西街的汪氏宗祠,试图找找后人或遗迹什么的。但查阅族谱发现,汪大渊并非他们先祖,在泉州也找不到什么遗迹。 庄教授认为,汪大渊的书,就是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见证,是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见证,记载的国家或地区比宋代史料多30多种,对一个民间商人来说,太难得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评价说,汪大渊记述了海丝贸易中的货物出口,像丝绸、金属、食品等,还有多篇记述了青花瓷交易,对研究元代的泉州有着重要意义。丁毓玲说,75年后,郑和下西洋,有官员船200多艘,因其是官派而青史留名,但历史也应该给汪大渊应有的位置。 “当时,厦门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庄为玑特别提到汪大渊,我们是临时遇到的这么一个人物,却越拍越觉得值得研究。”杨恩璞回忆说。 杨恩璞说,汪大渊的出生地不是泉州,但他两次出航,都从泉州出发,对于一个航海者来说,泉州意义太重大了。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泉州在海丝时代的“涨海声中万国商”,怎么会有汪大渊这么一个首位到达大西洋的中国人? 这些年,因为缺乏宣传,人们对于汪大渊的了解都很少。杨恩璞希望,泉州市相关方面能更加重视汪大渊,进行深入研究。 “我觉得,泉州应该为汪大渊立一座雕像,纪念他对泉州的贡献。”庄教授说。 |
- 2015-03-30“九城联展”移师南京 泉州珍贵海丝文物亮相金陵
- 2015-03-19泉州梳理58个海丝项目 将海丝沿线各国推广交流
- 2015-03-18海丝泉州先行 泉州作为:扬帆启航正当时
- 2015-02-14媒体代表寄语泉州:借助侨力“出海”期许“海丝”未来
- 2015-02-14观产业经济寻“海丝”遗迹 30多名外宾点赞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