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你知道吗?“泉州湾大桥”的“跨海”两字咋没了

2015-04-29 07:43:3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湾大桥”桥名有深意

■选用蔡襄体:蔡襄书法端庄大气;体现大桥与洛阳桥关联,古今结合

■无“跨海”二字:考虑地方习俗及行车视线;更简洁大方,容易记住

“泉州湾大桥”这五个字为何集字选用蔡襄字体?最终确定的桥名为何少了“跨海”两个字?桥名牌安放在什么位置,到底有何讲究?

记者联系上曾参与“泉州湾大桥”桥名命名过程的几位专家学者,包括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苏世灼,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申晓辉,泉州市公路局总设计师林发金等,请他们讲述桥名诞生记。

□早报记者 林福龙 李波玲/文 王柏峰/图

字体为何选用蔡襄体?

苏世灼,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他是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与此次桥名研讨会。“桥名最终采用蔡襄字体,是经过充分慎重考虑的。”他说,修建于北宋年间的洛阳桥,是中国首座海港梁式石桥,在世界桥梁建造史地位特殊,“它不仅仅是泉州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名扬全球。”当时,作为泉州知府的蔡襄曾主持过大桥的修造,“泉州跨海大桥的桥名,选用这位人物的字体作为桥名,既体现了古今结合,也是对先人造桥技术的传承,非常有意义。”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申晓辉称,蔡襄既是宋朝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修建洛阳桥的重要人物,还是地方行政长官,“多重特殊身份背景下,找他的字体来用在这座现代化的大桥上,最为适合不过了。”

“在古代,当时的造桥工程规模是很巨大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泉州市公路局总工程师林发金介绍,因为蔡襄与泉州渊源颇深,大家一致推崇选择蔡襄的字体,并没有产生太多歧义。而且,以后向外地友人介绍泉州湾大桥时就可以一同介绍洛阳桥,让新桥与旧桥相连接,又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蔡襄的书法主要学习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在当时即被欧阳修、苏轼等人推为“本朝第一”。林发金说,选择蔡襄字体,还因为其楷书端庄、大气、浑厚,衬得起泉州湾大桥的宏伟气势。

“跨海”两字咋没了?

从最初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到最终确定桥名,为何省略掉“跨海”两字?这其中也存在不少奥妙。

在研讨会上,“跨海”二字成为争论的焦点。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加入“跨海”二字方能显出大桥的风范,显示东亚文化之都的大气;有人认为,“跨海”二字会画蛇添足,读起来有些拗口。

“从桥名字数,到字体的选择,作了好几套比选方案,经过多次讨论研究,体现了政府认真负责、科学民主的态度。”申晓辉称,几个月前他应邀为大桥桥名作方案,“短短20多天时间,前后作了三个比选方案,修改好多次。”他说,本来桥名是有“跨海”两个字的,但后来虑到地方习俗,加上七个字和五个字的分别,就将“跨海”两个字去掉,“还有一个行驶视线的考虑,桥名字越多,司机越看不清楚。”

“五个字的桥名,更为简洁大方,雅俗共赏,让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苏世灼总工程师说,目前国内类似这种大桥,在桥名设置上并没有跨什么江(河)的桥名。林发金总工程师也认同这个说法,并举厦漳大桥为例——厦漳大桥主塔上并无“跨海”二字,却苍劲有力,驱车通过大桥时可清楚看到桥牌名。因此泉州湾大桥这个名字,还是命名得比较到位、准确的。

桥名牌放哪有何讲究?

一些对泉州地方史有研究的学者也应邀加入讨论。“从桥名如何表现泉州特色,具体安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等细节的东西,大家都在会上充分交换意见。”苏世灼说,经过一番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桥名除在大桥主塔上悬挂之外,在桥南北两端也寻找显眼位置,进行布置,“桥北利用一处天然花岗岩,在石上镌刻五个大字;桥南则树一块不锈钢牌子”。

对于安放在主塔上的桥名牌也颇为讲究。“本来主塔双面都要挂上桥名,后来决定只在行车方向挂,这样一来既节省成本,也方便司机辨认。”申晓辉透露,最后为了平衡视觉效果,另外一侧则用拼音体现桥名。

现在,在台商区秀涂互通处的一块纯天然的大石头上、蚶江互通处的一根帆船形的立柱上及主桥主塔行车面上,都镌刻着五个清刚而宽博的楷体,涂以大红漆,集历史与人文于一身。

今后考虑设桥头公园?

“考虑到方便市民游客观赏这座大桥的需求,专家还建议在桥北设置一处桥头公园。”苏世灼称,泉州湾大桥作为未来泉州环湾跨海新标志,必将吸引旅游观光人流,为此专家在会上还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桥头公园设置,可以将与桥有关的资料,以碑记形式体现出来,供市民合影,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大桥的前世与今生。”他还举了个例子,像厦门的海沧大桥,通车之后当地政府在桥旁边修建一座桥梁博物馆,将一些古今桥梁知识纳入其中,作为一处科教基地,对外开放。

申晓辉副教授也认为,桥头公园的建设很有必要,“但要选择适当的位置,结合今后桥梁安全管理,以及环境绿化美化改造时,一并考虑”。

记者体验:与原来最近的路相比

距离少17公里 时间快30分钟

□早报记者 赵鹏云

泉州湾大桥通车后,会比原来最近的路省多少时间、多少路程?针对这些最受市民关注的问题,连日来,早报记者驱车亲身体验,为市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体验一·距离

近了约17公里

记者先从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秀涂村出发,按原来最近的路来走,先沿沿海大通道(省道201线)前行,过后渚大桥后进入通港东街,再经晋江大桥进入水头外线,然后进入石狮大道,再转入石狮蚶江镇莲西村。从地图上看,这段路相当于绕了大半个圆圈,全程一共约29公里。

之后,记着再从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秀涂村的泉州东(秀涂港)收费站出发,直接穿过泉州湾大桥,从位于石狮蚶江镇莲西村的石狮北(石湖港)收费站下。这条路,几乎是走在一条直线上,全程一共约12公里。

从距离上看,走泉州湾大桥,比原来的路近了约17公里,省了超过一半的路。

体验二·时间

快了近30分钟

如果按照原来最近的路线来走,从东园镇秀涂村到蚶江镇莲西村之间的29公里路,如果不是在高峰期时段,最快也要36分钟左右。不过在这一路上,除了要花去等红灯的时间,还有一些路段经常比较拥堵——最好走的是沿海大通道和水头外线,这两段路车流都比较少;后渚大桥和晋江大桥的车流量一般都比较大,而在经过通港街森林公园路段时,经常有电动车、摩托车和大货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混杂穿行、掉头,需要低速行驶通过。

相比之下,由于泉州湾大桥属于高速公路,按目前最高限速100公里/小时来算,从东园镇秀涂村到蚶江镇莲西村最快只要7分钟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走泉州湾大桥比原来省了近30分钟。

路程比以前近了过半,交通更加便利了

一座桥 拉近了两岸人的心

望远楼见证了秀涂昔日海上贸易的繁盛(王柏峰/摄)

跨海大桥·两岸故事

隔海遥遥相望,到那一头却要绕行几个小时。泉州湾大桥的开通,不但将拉近时空上的距离,还将拉近两岸人的心。

自从早报发出《说说“我们的两岸故事”》后,连日来,两岸的不少读者纷纷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或通过东南早报官方微信等,讲述这座桥将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早报记者 赵鹏云 李心雨

与石狮一桥之隔 期待对岸来投资

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秀涂村支书庄智雄说,自从建了这座桥,对村里的养殖业的确带来一些冲击。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座桥不但将泉州台商投资区与石狮之间的时空距离拉近,给两地之间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由于村里有不少的鞋材企业,与晋江、石狮一带的企业有生意关联,大桥的开通,也将方便了两地的经贸往来。

“石狮的经济比较发达,我们期待对岸来投资,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地块可以开发利用。”庄智雄说,秀涂村地处台商投资区南侧,下辖秀涂、门兜、顶供、下供四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2700多人。作为泉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接壤村庄,未来这个村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的秀涂,海上贸易十分繁盛,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慢慢衰落下来的。”

“交通往南直抵石狮,往北可上南惠高速,往东则是西沙湾和崇武,这些因素必将吸引高端企业入驻,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对于秀涂村未来的发展规划,目前村两委充满了信心。

不用长时间转车 能好好陪陪父母

从1996年上班到泉州跨海大桥开始施工建设,骆先生就一直在期盼着通车的那一天。因为这座桥,能将他回家的距离拉到半小时的车程以内;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的父母。

骆先生在石狮一家通讯公司工作19年了,“2009年刚听说要建桥时,我就想以后不用转三次车回家了,还可以一周回家一次”。他依然记得,1996年年初到石狮工作时,他每次回家,要先从秀涂村搭公交车到杏田国道,从杏田国道再搭班车到泉州市区,然后再转车到石狮。除去等车买票的时间,这一路车程就要近3小时。

那会,骆先生刚毕业,没有结婚,一切还经得起折腾。可是,家里的父母亲却顾不上,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2012年,他结婚生子后,再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了。骆先生买了一辆车,开着车,经过晋江大桥、后渚大桥,回家路缩短了一半以上。“赚回了孝敬父母的时间。”从2009年听说要建跨海大桥开始,他已经期盼多年了。他说等通车后,会争取每天都回家,多些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