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堂号:根亲文化永难舍
2015-05-15 10:13:44 来源: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漫步泉州的大街小巷,偶一抬头,你或许就会看到在那肃穆的宗祠建筑廊下,高挑而出的灯笼上写着诸如“某某衍派”、“某某传芳”之类的字样,有的还刻于门匾之上,金字溢辉。

堂号篇 根亲文化永难舍

代表族派出处的堂号,提倡嘉言懿行,传承优良遗风,在当下有着积极意义,亦是姓氏分支后裔来泉寻亲的指路牌

一个氏族有了堂号,恰如一只风筝有了线的牵引,后人始终知晓生发之地,知道心系何处。

□总策划:陈庆宗 □策划:叶燕民 林耀平 郭培明 □执行:本报记者 吴拏云 王金沛/文 戴涵琦 陈小阳/图

漫步泉州的大街小巷,偶一抬头,你或许就会看到在那肃穆的宗祠建筑廊下,高挑而出的灯笼上写着诸如“某某衍派”、“某某传芳”之类的字样,有的还刻于门匾之上,金字溢辉。不用翻典查谱,只要见到这几个字,稍懂氏族掌故之人便能立即知晓这族之人是何姓氏,源自何方,其祖有何遗风等等。是的,这寥寥数字便是俗称的“堂号”或“灯号”。

其实,不管是姓氏、文字、堂号或者元典、族谱等,都蕴涵着中华根亲文化数千年的内在之意,也是氏族图腾的一种虚化呈现。

何谓堂号?原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许在全先生称,堂号简而言之就是各个姓氏的“记号”。自魏晋南北朝设立堂号以来,各个姓氏支分派衍很多,为了不忘祖宗的发祥地,不忘生身的由来,所以数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堂号的使用。就每个姓氏来说,既有总的堂号,又分若干个分堂号。

总堂号,是指姓氏的始发地、发祥地。由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全国分为36个郡,因此各个姓氏的始发地、发祥地,常以郡作为自己的称号,这叫做“郡号”。

而分堂号,是指氏族从始发地迁出后,在其聚居地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望族巨室,他们以某位杰出先祖的道德声望、功名才学等创建堂号,以所在的郡称“望出”。“郡号”和“望出”又合称为“郡望”。

堂号对于家族宗族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渊源和重要的影响。一个氏族明其堂号,一可自上而下,沿源探流,探索其支脉分衍、播迁;一可自下而上,追根溯源,寻其根,晓其源。根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关键点是“根”,“亲”则是人们在寻根之时自然发生的血缘和情感联系。古人在创立堂号时,自然是希望树立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这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亲色彩与精神凝聚力。一个氏族有了堂号,恰如一只风筝有了线的牵引,不管你飞多高、飞多远,你始终知道自己的生发之地,也知道自己心系何处。“不忘故土,不忘先人功业,保留并传承氏族的优良遗风,这应该是堂号在当下最根本的作用。”泉州吴氏大宗祠秘书长吴瑞骋这样说道。

令人感动的是,堂号在各姓氏分支后裔来泉寻亲的过程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据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介绍,越南有一支林氏分支,是清代从泉州南安分衍而出的,五六年前,该族后裔根据林氏“九牧”堂号寻找至南安,终于圆了长达百余年的寻根梦;台湾深坑仔黄氏根据“四斗厝”的堂号记载,寻找到安溪参内乡祜水村的四斗厝黄氏祖厝,并从《四斗厝重修碑记》上,查证了清光绪年间台湾黄氏祖辈曾回安溪重修四斗厝的史实。如今,该支黄氏后裔几乎每年都要回参内乡祭祖问亲;安溪金谷郭氏的一支也根据堂号、族谱,在泉州洛江杏宅村认祖……诸如此类的“寻根记”还有许多,堂号在亲情族情的接力传递之间被屡屡擦亮,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记号”,也就此加重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烙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