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芬指导孩子们唱南音
本报讯(本报记者 郭雅莹 通讯员 陈秋芳 文/图)陈成芬今年75岁,从55岁开始,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天一蒙蒙亮就起床,骑着摩托车来到离家一公里多的洛江区河市镇南音分会,扫地、浇花、擦桌椅,整理孩子们学习用的12把琵琶和琴谱,还不到7点就开始等着来学南音的孩子们。
从1995年河市镇南音社成立到现在,这样的习惯陈成芬保持了将近20年,而他与南音“结缘”的时间远比这20年来得长得多,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也数不清了。
55岁才学南音 一下就爱上了
老陈的名片上写了五个职位,三个与南音有关。然而,陈成芬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爱上南音的了,只记得年轻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这古老的音乐,一下就喜欢上了。
“当时子女多,条件不允许,只好先放下学南音的这份心,正式学的时候我已经55岁了。”说到这,老陈语气里既有些惋惜又有些自豪,虽然学得晚却未能阻挡老陈的“南音之路”,55岁师从老艺人王世明,从弹琵琶、看工乂谱到唱曲,老陈进步神速,一个月便出师。
学成两年后,陈成芬开始开班教学,一开就开到现在。
虽然教室从家里换到了镇上的南音分会,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老陈有个规矩没有变,那就是不收取学生一厘一毫。
“只要他们想学,我就会教。”老陈说。现在他的班上还有十多名学生,都是周边村镇的孩子,最小的4岁多,最大的15岁。南音班的孩子们放学后,都来学上一会。
身体大不如前 他还在坚持着
采访中,如今已经是泉州市“陈三五娘传说”代表性传承人、河市镇南音分会会长的陈成芬,让孩子们演奏了一曲他自己创作的《俞公颂》,唱的正是抗倭名将俞大猷。
只见几个稍大的孩子们抱着琵琶,围着年纪只有4岁多的赵滢滢小朋友整齐坐好,老陈一声令下,清脆的琴声伴着小女孩稚嫩的吟唱响彻那栋三层小楼。
孩子们唱得认真,老陈听得仔细。曲罢,余音绕梁。
孩子们的天赋让老陈欣喜不已,他说:“南音是非常古老的音乐,年青一代不学就会断层。好在2009年南音入选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学得人多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传承南音及“陈三五娘传说”,一有机会,老陈便自掏腰包带着孩子们免费演出,在去年举行的“文化之都·仙山洛水”洛江文化周上,老陈与孩子们也献上了“陈三五娘”南音专场演出。
而今,“陈三五娘传说”亦入选国家级“非遗”,作为传承人,老陈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陈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可是热爱南音的老陈还是坚持着:“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一定坚持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