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福建怎么干?根本上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力量释放创新活力。请看——
泉州科研“奇兵”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22日,数字微波通信产业(全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白俄罗斯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协议,白俄罗斯微波通信系统先进的材料器件、设备等将通过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简称“微研院”)落户泉州,与企业开展合作。
微研院执行院长、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陈勇博士介绍,此前,微研院已引进白俄罗斯人才、技术,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无人机系统、微波康复治疗等项目研发与应用。
微研院是泉州民营新型科研机构的代表。
近两年来,20多家民营新型科研机构在泉州应运而生。不同于国有科研院所和高校,这些民营科研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使产学研结合得更紧密、高效,有力地助推“泉州制造”迈向“泉州创造”,成为科技创新的一支“奇兵”。
2013年,泉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却遭遇科技教育资源缺乏、产业全面升级乏力的问题。于是,泉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新型研究机构,由相关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发起,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创造性提出“实体办院、投管分离”的建院模式,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
泉州微波通信产业联盟理事长、福建泰克通信董事长、泉州众智微波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嘉鸿介绍,当时,省级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成立,但产业内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还是不足,往往企业要拿着技术需求四处寻找研究机构,成本高,且远水不解近渴。
在这背景下,微研院诞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微研院由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里的福建泰克等6家骨干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同时还成立泉州众智微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经济实体支撑研究院运营。
“我们的运营机制采取‘投管分离’,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黄嘉鸿说,研究院以专家委员会为最高科技决策机构,众智公司以董事会为最高经济决策机构,产权与经营权分开,管理与投资分离。
微研院的专家委员会由18位专家组成,他们是微波通信领域学科领军人物、院士团队核心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没有财政拨款,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而要为股东利益开展工作。”黄嘉鸿说,“众智公司为研究院注资,实体运作,又按股份制对某个技术项目进行投资、认购,科研成果由入股企业按股权比例分享。”
在资源和政策上,民办研究院处于弱势,微研院大胆创新,用“一块牌子,多个台子”、“人才设备流动不调动”的组建原则和运营方式,解决技术需求与人才问题,即总部设在泉州,台子遍布国内外,把研究院“搬到”专家家门口,方便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完成课题。
目前,已有清华、北大、福大等36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加盟微研院,专家库成员达362位。依托企业自有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微研院承建了3个工程研究中心和8个联合实验室,实现设备和人才资源库的共享。
陈勇介绍,微研院正全力开展微波通信全产品产业链运营,已完成重点项目17项,在研项目7项。
去年,微研院申报的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2个项目,被推荐列入泉州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攻关领域及其产业化支持项目。
泉州将新型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项目,专门制定出台全省首个新型科研机构认定管理办法,从科技项目、专利资助、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至目前,泉州已引导民营企业共出资1.7亿元参与组建新型科研机构,并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电子综合交易中心,帮助这些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转移、专利转让和成果推广。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实体办院,泉州组建的所有新型研发组织不再以非营利组织出现,一律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泉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泉州民营新型科研机构已涵盖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仅2013年,泉州民营新型科研机构的各类合作项目就有5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6项。其中,居家3G数字保安监护系统由福建省联通孵化推向市场,已投放2万多台;福建省蓝蓝高科技节能技术研究院同美的公司合作研发的LED灯具已进入试产阶段……
省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陈志强:
破除束缚创新的体制弊端
近年来,我省科研机构通过分类改革,在探索增强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内部运行机制特别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科研成果和市场联系不紧密、内部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等问题。
“创新来源于市场导向上,成果体现在企业报表中”。泉州民营新型科研机构破除了束缚创新的陈旧观念、体制弊端,有效解决了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建立了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原创性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鼓励建立民营新型科研机构,还可有效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精神,吸纳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本报记者 李珂 整理)
政策链接>>>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与机制。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支持科技人员利用本单位的科研资源和自身科研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等有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