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海一号”的德化缘
2015-05-29 10:00:2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南海一号”试发掘出的瓷器中,过半产自福建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古船文物总数预计为6万—8万件,德化陶瓷数量可能占两成。

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出水大量德化瓷,印证德化瓷器在古代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其产品亦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南海一号”的德化缘

历经时代变迁,德化龙窑依然文脉相承,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德化 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庄建平 王金沛 通讯员郑金勤 寇婉琼)昨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王山带领的专家考评团来到德化,对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工作进行复评。同日,远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正在慢慢揭开神秘面纱,船上层层叠叠的宋代德化古瓷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戴云山麓、晋江源头,历史和现实的交织,正将“世界陶瓷之都”的梦想照进德化。

“南海一号”试发掘出的瓷器中,过半产自福建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古船文物总数预计为6万—8万件,德化陶瓷数量可能占两成。因此,多名专家推断,“南海一号”始发港很可能是刺桐港(现泉州港)。

有学者发现,沉没的“南海一号”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推断船只可能是因超载导致沉没,这也说明当时海外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非常大。“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工作有关负责人认为,德化窑业技术的发展和外销瓷器的大量出口,带动了德化本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中国瓷器到达亚非和欧洲地区,也推动了当地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制瓷技术的提高。

“南海一号”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有望于今年10月正式施行。届时,更多的德化古陶瓷将会出现在世界面前。

“南海一号”装载的大量德化瓷器,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也印证了中华民族通过这条商贸之路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共同繁荣的友谊之路。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延续当年“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与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南海一号”不是第一艘出水德化古瓷的沉船,也不会是最后一艘。迄今,世界多地的沉船都能见到德化陶瓷的身影。

回溯历史,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的陶器烧制始于新石器时代。唐末五代,德化出现陶瓷专著《陶业法》。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和“东方第一大港”的兴起而畅销海外,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一代“瓷圣”何朝宗的白瓷瓷雕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代,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闻名遐迩。上世纪初期,苏学金、许友义等民间艺人锐意创新,作品先后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殊荣。

改革开放以来, 陶瓷业逐渐成为德化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等三大产品体系。如今,德化陶瓷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全县陶瓷企业达1400多家,2014年陶瓷产值177.15亿元,产品远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

2000多年来,德化窑虽历经时代变迁,但窑火不熄、文脉相承,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陶瓷之都”的荣誉也能花落此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