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小心处理“南海一号”的瓷器,其中有大量的德化瓷。
【阅读延伸】
“亚洲第一吊”将最大远洋古商船拉出水
“南海一号”的发现完全是一次美丽的邂逅。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2007年12月22日上午10时,现场举行“南海一号”出水仪式。沉船掩埋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是一个长30米,宽10多米,高3—4米,连带海底凝结物重达3000吨的庞然大物。“整体打捞”即采用一个巨大的钢制沉箱,将埋藏于海底淤泥之下的古沉船及周身淤泥整体打捞上来。沉箱长35.7米,宽14.4米,高12米,重达530吨,分上下两部分。下沉箱高5米,底部设计为向内收缩的斜角,方便沉箱顺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箱的底部预留了36对方孔,36根底梁将从中横穿而过。按照方案,巨型沉箱被压入海底后,整体罩住沉船及其周围淤泥,然后再从沉箱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还在梁与梁之间加防漏板和橡胶,以确保密闭。然后,上下沉箱分离。沉箱起吊前,全潜船下潜至与沉箱大约平行的位置,由具有4000吨起吊能力的“亚洲第一吊”之称的打捞船“华天龙”将沉箱平移至全潜船的甲板上,然后全潜船一边上浮,“华天龙”一边起吊,实现了“双保险”式整体打捞。整体出水后的“南海一号”沉箱经过加固后,被拖轮拖往临时码头,再通过气囊拉移的方法送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也为今后打捞古沉船积累了新经验。
2007年12月28日,“南海一号”成功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进行保存、考古挖掘及供人们参观。“水晶宫”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情况完全一样。通过“水晶宫”的透明墙壁,人们可以看见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工作场景。
2013年1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表示,启动“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用三四年时间,取出全船6万—8万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