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南海一号”的德化缘
2015-05-29 10:00:2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南海一号”试发掘出的瓷器中,过半产自福建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古船文物总数预计为6万—8万件,德化陶瓷数量可能占两成。

青白釉印花小罐

德化瓷清代已达到全盛

“这种粉盒最多。”在发掘现场,“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工作有关负责人指着一些正在脱盐池里进行脱盐的瓷器,给我们介绍发掘文物的情况。只见这种瓷盒大小不一、纹饰丰富、品种多样,釉色青中泛白、白中带青,盖面印有精美的莲瓣纹,造型精巧规整,“这是典型的德化窑青白瓷”。此外,发掘的德化瓷器还有碗、碟、壶、罐、盒、杯等各种生活用器。“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瓷器,成为德化外销瓷发展的一个缩影。

宋元时期,随着“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崛起,德化陶瓷开始大量外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据调查,德化现存的宋元时期的窑址多达33处,1976年发掘的屈斗宫古窑址,窑基全长57.10米,宽1.40—2.95米,共分为17间,其生产规模可想而知。宋元时期,德化瓷产品以青白瓷为主,主要是国外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器型主要有碗、盘、炉、盒、壶、军持等。这些瓷器造型优雅,釉色晶莹润泽,温润如玉。

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标志着中国白瓷生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代,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都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以独树一帜的民窑青花瓷而闻名遐迩,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清代“泰兴号”沉船发现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进一步证明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全盛时期。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