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泰运用“师公”杨天鹏发明的高脚凳为病人调整腰椎
常借给病人路费药费
杨天鹏、马福祥师徒都坚持医术和医德并修,认为医者父母心,医家有责任悬壶济世,对于贫弱的病人,经常免费义诊、送药,这一良好的传统深深影响着王芳泰。
“王医生,我身上的钱不够买药了,您能借点给我吗?”“王医生,我的钱看病都花完了,您能借我一些路费吗?”在许多人眼中,能尽量减免诊费已经是好医生了,何况借钱给病人这种大家“匪夷所思”的事?这种事王芳泰不仅时常碰到,而且都答应了。彼时他一个月工资才两三千元,一借出去就是两三百元,但病人一开口,他从不拒绝:“他们肯定是没办法才会向我借的。”王芳泰说,对于病人借的钱,他每次心里都做好了“不会还”的准备,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病人没还,这也令他很感动。
医者父母心,父母眼中,孩子并不分贫富贵贱,王芳泰眼中的病人,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有分别的,区别在于对贫困的病人更关照,“有几次我找他看病,发现他的诊室前,总是排着长队,找他的很多都是外来工。”因为治病而结识王芳泰的陈女士说,在排队的时候,听到几个病人在讨论,说这个医生对病人很好、很有耐心,不会因为他们是外地人,没钱没关系就轻视他们,有什么问题问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回答,而且不会叫病人做很多检查。
医者父母心,父母对孩子永远有用不完的耐心。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病人和家属往往有很多的不安和疑问,经常要一遍又一遍地问,很多医生长期被大量病人疲劳轰炸,工作不久就容易失去耐心,多问几句都懒得回答,更不会留电话给病人,让病人随时“骚扰”自己;王芳泰的电话只要有病人要,他都会给,老人骨折等意外伤害,常常发生在半夜,很多着急的家属半夜给他打电话,无论什么时候,他的态度都一如既往地谦和。
医者父母心,父母总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能做的都尽量为孩子做。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考虑到患者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也为了减轻其经济负担,经他前期诊治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常常联系病人所在地的同行,介绍病人前去诊治。因为他态度好,很多人来看骨科的时候,常常把身上的其他毛病都告诉他,专业涉猎范围很广泛的他,有把握就帮忙看,觉得没有把握也同样帮病人推荐、联系其他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