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曾静萍:呵护好角色 寻找梨园戏浓浓的“古早味”

2015-06-08 09:37:10 树红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但凡是戏迷,对曾静萍都不会陌生。她是我省唯一的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梨园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团长,在国内戏剧界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但谈及舞台,她依旧是个谦虚的“软妹子”,自言自己还在——

寻找梨园戏浓浓的“古早味” 

东南网6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文 通讯员 蒋芃/图)来自闽南的梨园戏何以让新老戏迷都着迷?它的明天会怎样……7日,在省图书馆报告厅,戏剧演员曾静萍轻踱莲步、舌灿莲花,以一场120多分钟的分享会,带领听众走近养育了她近四十年的梨园戏。

古南戏活化石的惊艳

泉州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较完整地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故而赢得“古南戏活化石”之美誉。

在传统戏曲日渐式微的当下,梨园戏却吸引了一大批戏迷,他们当中不乏年轻人。梨园戏的魅力何在?

在曾静萍看来,梨园戏最美之处在于其肢体和音乐。“梨园戏有一套极其独特、严谨的基本程式,即‘十八步科母’,对表演的手、眼、身、法、步等动作有严格的规定。此外,各行当也都有自己特殊的科步身段。”曾静萍说,演员的一步一科,都传递出人物的情绪,贯穿于整个表演过程中。

正是因为有了“十八步科母”,学习梨园戏来不得半点马虎,所有的鼓点节奏都要渗入演员的灵魂。曾静萍边讲边演示,虽不是正规的演出,但足以让台下的听众叹服。

梨园戏的音乐同样独具魅力。昭君闷、小开门、万联欢等传统曲牌,仍在梨园戏中广泛应用。“这种传统的曲牌,把各种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我们也尝试让新人去作曲,但往往很难感觉到那种情绪,不是过了就是不够。”曾静萍说。

如何把梨园戏的精致典雅演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曾静萍一直努力的方向。对表演精益求精的她,一直认为自己身上的“古早味”不足,至今仍在寻找。“这是和当下观众发生共鸣才能产生的一种境界,要靠演员在演出中去把握。”曾静萍说,“古早味”是一个时代的气息,如果这个东西丢了,就很难把握梨园戏的精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