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线木偶戏让老外手痒难捺
印度尼西亚学者向《驯猴》表演者夏荣峰讨教如何掌控“猴子”。 昨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开启第二日在泉行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多位非遗专家走访泉州市木偶剧团,感受泉州木偶戏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魅力。在位于鲤城区通政巷的泉州市木偶剧团旧址,剧团团长王景贤介绍了木偶戏的有关情况。他说,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后,即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历经数百年传承不衰。2012年,以泉州市木偶剧团为主体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优秀实践名册。 小小舞台上,泉州市木偶剧团最年轻的一批90后表演者从容上台,一一展示绝活。“木偶戏表演要求艺师会说、会唱,还要会制作和操纵木偶,这就使得后继人才必须从小培养、长期积累。年轻人一般要在艺校待上5年,再到剧团磨炼10年,才能学有所成。”王景贤认为,传承一直是木偶戏的根本所在,也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础。 随后,一行人来到位于市区泉山路中段新建的泉州木偶剧院。在这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副主任谭雪刚向中外来宾介绍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展示泉州木偶戏在后继人才传承上所做的努力,泉州市刺桐幼儿园的孩子们与泉州市木偶剧团的中青年表演者带来7出木偶戏——充满偶趣与童趣的《森林欢乐颂》、将提线木偶戏表演技巧与中国书法艺术有机融合的《花好月圆》、经典剧目《驯猴》《元宵乐》等。演出结束后,不少外宾上台与木偶和表演者合影,印度尼西亚文化学者Gaura Mancacaritadipura还向《驯猴》表演者夏荣峰学习如何掌控“猴子”木偶。“在国外看过几次泉州木偶戏表演,每次看都觉得很棒,特别是这只猴子,惟妙惟肖。”他显然已经被泉州木偶戏深深“迷倒”。 □本报记者 许雅玲/文 陈起拓/图 |
- 2015-04-01晋江木偶巡演克罗地亚场场爆满 观众热情掌声不断
- 2015-03-19福建木偶戏文化出国交流 泉州木偶戏柬埔寨唱主角
- 2015-03-09泉州木偶剧院大剧场有望年内投用 将重排《卢俊义》
- 2015-03-07泉州市木偶剧团林聪鹏精于雕艺 让偶人“说话”
- 2015-01-06新年新发展交流上层楼 泉州香港两地木偶同台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