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际昌: 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或许是山岳的启示,庄际昌一生崇峻清朗,声望如高山仰止。 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才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祖籍永春,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 (1577 年)生于晋江青阳庄厝一个小官宦之家。他是当时的浙江按察司佥事庄用宾曾孙。据《闽书》记载,庄际昌出生时,他曾祖父庄用宾梦见惠安人、曾任右都御使的张岳来谒庄府,因而为他起名“梦岳”。 抑或是名人精神的激励,庄际昌自小聪颖,能过目成诵,7岁能赋诗作文,挥笔成章,加上崇尚仁义,品行端正,被誉为“神童”。15 岁的时候,他就立誓要将被秦始皇焚毁的《诗经》重新整理。他是整个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在职期间,庄际昌秉笔直言,坚持正道。际昌平生为人坦诚,耿直孝友,抚养弟子如自己的儿子,平生喜引掖后进,看到人家文章有可取之处的,必力日赞扬,帮助他成名。他平生精通五行、天文、卜筮、地理,人们很钦服他的多才多艺,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云台藏稿》、《八闽撮名录》。返籍归乡后,怡然自乐,乐得为家乡兴利除弊。 崇祯二年(1629年),庄际昌因劳累过度病逝官邸,灵枢被运回家乡晋江,葬于青阳山左麓他晚年自筑的墓圹。墓园上有他自题的字“真息”,及两旁自撰联“百年忙半世,四大本归堂”。朝廷赠詹事府詹事。后来,故乡人及他的后裔在府文庙西侧营建庄羹若状元祠(今尚存)。在晋江青阳宫下庄羹元民祠堂对面,曾建有庄际昌状元衙。 ◎吴鲁: 福建科举最后一名文状元 因国家积弱积贫,起意重教兴学;因政衰理丧,严责家人重节操持正气——这就是末世的文状元吴鲁。吴鲁(1845-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清泉州晋江池店钱头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二十一日生。祖父名璧经,父亲名厚宇,祖上三代均为平民。 吴鲁以振兴文教为己任,把兴学育才当作施政的第一要义。督学安徽太平府时,吴鲁修复翠螺书院,他还倡导兴学,并为书院作记,勉励后学奋力上进。任吉林提学使时,他又筹办提督学政公署(时吉林初设提学,吴鲁为第一任提学使) ,继又捐资改建文庙。督学云南时,他从云南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功课不能强求与其他地区一致,提出此地之要,“务精其化学,冀开农矿之利源。以中学为普通,以西学为专门,应二者兼之,应分者分之。”为了振兴教育,他特上《请裁学政疏》,提出建议:一要广筹经费,遍立学堂;二要严督各府厅州县,实力奉行;三要遴委道府精于学备者,认真考察;四要鼓励本籍绅士协力相助。 吴鲁一生十分关心国家命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他在《请迅调战将以临前御敌书》中提出:请旨迅调战将,以分贼势。在《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仍可理也论》中指出:“治术与学术异,治术贵因时变通。”强调要以史为鉴,因时变通,进行革故鼎新。八国联军入侵京津时,吴鲁大声疾呼,要激发民众的爱国锐气,加强水陆联防。庚子之乱,吴鲁困居孤城,满怀悲愁忧愤,作《百哀诗》。 吴鲁在安徽视学时,偶然间获得一方岳飞砚,很珍惜,特地将这砚命名“正气砚”。这砚此前曾为文天祥所得,吴鲁得到后视为珍宝,特命名他的书斋为“正气研斋”,并严命子孙好好保管此砚,要子孙后代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做一个有气节的人。 |
- 2015-06-25中考状元再夺魁 泉州市文理状元都是女将
- 2015-06-25省文理科状元花落福州厦门 各批次录取控制线下午出炉
- 2014-08-18乱收费消失新问题出现 泉州状元街停车位被私占
- 2014-08-17达利奖学金昨颁发 省文科状元江冰森获10万嘉奖
- 2014-07-2310年32位高考状元泉州有8人 “阴盛阳衰”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