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片区保护整治 三种方式可选
2015-07-08 10:17:16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市城乡规划局透露“西街保护整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他们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分别实施。

市政协昨邀请各方召开座谈会,讨论中心市区古城区建设与保护,市城乡规划局透露——

西街片区保护整治 三种方式可选

手巾寮是泉州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可视为传统“街屋”和现代“店宅”的原型之一。

昨天上午,市政协就重点提案《关于加强中心市区古城区建设与保护的提案》,组织提案人、提案附议人、部分市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对话市城乡规划局、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住建局等提案办理单位负责人。

市城乡规划局作为该提案主办单位,现场透露“西街保护整治,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他们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分别实施。

□早报记者 福龙/文 柏峰/图

■西街保护整治

三种整治方式 部分业主已有意向

结合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目前西街片区的保护整治主要有“政府出资”、“业主出资”、“政府收购”等三种方式,市城乡规划局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分别实施,为今后整治工作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方式一 政府出资,业主出让使用权

业主将房屋交由政府组织修缮,并出让一定年限的房屋经营权由政府经营管理,或者与政府合作经营管理。按照这种模式,已启动西街116号后座洋楼的修缮工程。目前已通过邀标方式,选定泉州古建筑公司(具备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技艺传承人)承担修缮任务,施工单位已准备进场施工。

◆方式二 业主出资,政府协助

业主出资并与政府协商后,委托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建设修缮。政府负责提供规划设计图纸,并组织施工监理。修缮后,参照丽江古城的“准营证”制度,引导业主按照规划业态经营。经前期动员,目前西街已有部分业主同意采用这种方式修缮。

◆方式三 政府出资,收购产权

政府通过货币购买或实物调换,取得产权人的房屋所有权后,按照规划统一出资修缮和经营管理。目前旧馆驿片区已有部分业主有意向,指挥部正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价格评估。

旧馆驿是泉州保存完好的珍贵历史街区之一

■古城危旧房屋

需改危房十万平方米 拟分级分片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古城区内有特别危旧房屋面积约10万平方米。根据相关实施意见,对古城区危旧房改造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分级、分片区采取不同方法有序推进古城危旧房改造。

◆厂房怎么改造?

在近十年来古城保护、建设中,古城区许多工厂搬迁或就地整治更新,其中部分旧厂房的整治更新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保留原有厂区完整性、原真性与历史内涵,达到“保护性开发、修旧如旧”的效果,走出一条“保护、更新、利用、复兴”之路。

通过对古城用地结构的改善,使古城区在传统商业、旅游和文化等领域的功能得到强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

◆古厝如何复兴?

针对古城区古大厝、旧民宅等历史建筑情况,泉州专门编制《泉州市古城保护整治规划》,对古城内的历史建筑情况重新进行调查、考证,有关保护标志的设立工作正在开展。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古厝、民房招商引资工作,寻找优质团队,对古城古民居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性开发牵线搭桥。同时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改善功能、提升业态”等措施,科学合理利用古厝、传统民宅。

◆设施如何提升?

古城目前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更新滞后,火灾隐患较多,道路交通狭窄,排水排污不畅,卫生条件差。今年拟建设中心市区排水防涝地理信息系统,防止中心城区出现大面积内涝。为了解决古城区排污问题,市政公用部门前年对城市排污设施展开普查,预计今年可全部完成。

西街期待华丽转身 (王柏峰/摄)

让后人看得见摸得着乡愁

专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总建筑师、研究员骆中钊

“尽管离开家乡六十余载,但儿时的泉州依然历历在目,终生难忘。”年近八旬的骆中钊,作为国内村镇规划权威专家,一生从事住宅规划研究,自称“画图匠”。祖籍惠安的他,应邀参加昨天的座谈会,一提起古城老街的保护问题,老先生显得特别激动。

□早报记者 林福龙

“修旧如旧,要修出文化韵味”

对于泉州古城这片留存千年的历史街区,骆中钊坦言,目前文物保护遵循“修旧如旧”,但关键还得修出文物古迹原有的文化韵味,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搪塞应付。

骆中钊举一个例子,前几年他得知南安蔡氏古民居在修缮、改造过程中,将屋顶独具闽南特色的“燕尾脊”修得精气神全无。“我一看就急了,这么好的东西,这么深的积淀,三两下就剪除了,实在可惜。”骆中钊称,西街的规划设计一定要沉进去,带着感情,感悟泉州文化,才能作出有泉州味道的设计方案。

同时,对一些闽南建筑特色的保护问题,骆中钊建议,泉州古建的红砖瓦文化、出砖入石工艺,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甚至可以提前制定古建材料的标准,对即将失传的闽南建筑技艺,也要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古城保护,要留得住乡愁”

“对古城的保护、建设,留住原住民,才能留得我们记忆中的乡愁。”骆中钊回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市区读书时,“每天从仕公岭出发,光着脚踩着石板路,一直走到学校,那种感觉铭心刻骨”。

“西街建筑年代这么悠久,保护也无法面面俱到,应该有所选择,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提高改造、保护的效率。”骆中钊建议,古城的保护一定要成片推进,“就像西街分段改造,今后也要连段成片,才能完整展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与风骨”。对一些街区节点的保护,他建议留出足够的空间,规划一些有诗画的休闲广场,“从规划层面要一步到位,避免前后矛盾”。

“不到西街,就不算到过泉州”

老街古巷,如果只有建筑,没有人来人往,就形同虚设,“成功的古城规划,对活态文化的延续不可缺失”。

“像绿豆饼作坊,可按前店后坊的模式,让游客参与制作,吸引人气,进而招财源,街区自然就活了起来。”骆中钊说,这也就是对老城的“六老文化”传承,让后人“看得见、摸得着”乡愁文化,让西街印迹再续新篇,“给外来游客留下‘不到西街,就不算到过泉州’的印象”。

人物名片

骆中钊,福建惠安人,1939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六年制),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总建筑师、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设部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

西街传统店铺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柏峰/摄)

热议

古城保护要有泉州味 设专项基金推动改造

在昨天上午的专题座谈会上,与会的部分市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纷纷为古城保护发声。

泉州市旅游商品协会会长黄德鹏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古城区的保护建设,特别是西街片区保护、整治,显得尤其重要。“对西街的改造要慎之又慎,走一步看一步,多听听各界人士的声音和意见。”黄德鹏建议,西街片区改造在委托清华大学做规划的同时,也可以聘请一些泉州名士专家参与其中,“这些人对泉州知根知底,这样拿出来的规划才有泉州味,才有泉州韵,这就是形似与神似的区别”。黄德鹏说,西街与城南片区南北呼应,双翼齐飞,“两个片区都要保护好,再加上中山路贯穿起来,整个古城区就活起来了”。

陈怀晔是泉州本土人,知名书法家,对泉州元素感情颇深。“城市发展,对一些老旧街区的改造与更新是必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改造、有效保护。”陈怀晔说,一座城市除了要传承文脉,留住记忆,还有很多功能也要兼顾。他建议对老城区的保护和建设,要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在寸土寸金的空间里谋篇布局,处置得当;片区改造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问题,“否则像以前顺济桥与笋江桥,在造新桥不久,就将旧桥给冲毁了”。

“有些东西看似没有用,其实只是你暂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价值。”市政协委员陈笃恒则强调,古城改造要依法依规,规划设施要有老泉州人的元素,“改造要慎重,以前像后城片区改造,留下不少遗憾”。他建议西街片区改造要用“跳出泉州看西街”的眼光,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难得契机,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古城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市政协委员魏文枢提出,可以根据古城区保护规划的需要,建成专项保护基金,“根据目前经济形势,古城保护必然面临资金短缺难题,成立专项基金,可在这方面提供保障,有力推动古城的保护和建设” 。 (福龙)

回顾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尽快启动西街改造

在今年泉州市两会上,上官春安等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一份《关于加强中心市区古城区建设与保护的提案》,被列为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

委员们建议尽快启动西街片区保护改造建设,将西街东段改造建设成为步行街区(可借鉴西安大雁塔广场改造建设的做法,在开元寺周边开辟一个小广场),并以展示“六老文化”(即老街巷、老建筑、老口味、老乡音、老手艺、老习俗)为主题,形成汇聚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境消费街区”和“泉州怀旧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

在古城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改造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厦门中山路改造建设经验),以“海丝”史迹丰富的聚宝街、青龙巷等为核心,规划建设一个“海丝”主题历史文化街区,重现宋元时“市井十洲人”的盛景。

对古城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加大投入,解决古城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问题,使古城形成较为完善的市政交通体系、排水排污体系等;要加强对老旧小区供电、供水、燃气、排污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改善古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改造、建设一批公共旅游公厕,逐步改变古城历史建筑保护整修困难、景观环境难以改善、街区业态杂乱无序等状况。 (福龙)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