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岁安海白塔塔檐坍塌”追踪
安海“国保”白塔修缮方案敲定
维修分塔基、塔身、塔檐、塔内短梁及塔心柱、佛龛及券5部分,预计9月动工
历经岁月与沧桑的安海白塔正等待修缮
东南网7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文/图)等待一年多,有860多年历史的晋江安海白塔修缮方案终于敲定。昨天,海都记者从安海镇政府和晋江市文保中心了解到,白塔修缮已进入实质阶段,将分5步进行维修,一旦确定有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将立即动工修缮。
正进行项目预算
预计9月份动工
安海白塔塔檐坍塌,牵动着泉州、晋江上上下下的心(本报曾多次跟踪报道)。昨天下午,海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满身尘土的白塔孤零零地矗立在安平桥畔,坍塌的塔檐仍如伤疤一样刺眼,四周杂草丛生,铁栅栏上挂着一个安全提示的牌子。
安海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蔡先生介绍,日前,晋江市政府组织召开白塔抢险加固工程协调会,还成立白塔抢险加固工程领导组及监督组,由安海镇镇长亲任领导组组长。由此,白塔修缮又有了新的实质性进展。
目前,白塔的修缮方案已敲定并经上级文保部门审批通过,正在抓紧进行项目预算等,预计将在9月份正式进场修缮。
倾斜在合理范围
修缮分5步
参与白塔修缮工作的安海镇政府相关人士张先生介绍,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的重要附属建筑,白塔也享受“国保”待遇,其修缮立项、修缮方案等都要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获准同意后才能实施修缮。因此,白塔修缮方案经层层报批直至国家文物局审批,其间耗时一年。
今年6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福建省安平桥瑞光塔抢险加固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正式敲定。方案提出,将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严格保持建筑历史原貌,力求恢复古塔历史上健康安全的完整状态。
修缮方案主要思路分5步,分别对塔基、塔身、塔檐、塔内短梁及塔心柱、佛龛及券(读xuàn,指门窗等建筑弧形的部分)等进行全面修缮。
塔基:对花岗岩须弥座塔基清洗去污,对开裂的条石进行粘接修补;施工期间,持续监测和记录白塔现状的完整性、破损裂缝深度以及残损情况等病害。
塔身:修补墙面抹灰层空鼓、剥落处,面积较大处就重涂整个抹灰层;墙面砖体碎裂或酥碱严重的,采取局部挖补剔补方法,用与原砖同样规格形状的红砖,将碎裂或风化酥碱严重的砖体剔凿平整,采用强力结构胶进行剔补粘补。
坍塌塔檐:将坍塌区域杂土碎砖等清理干净,针对较大裂缝及局部坍塌的墙体塔檐,用与原砖同样规格形状的红砖剔补重砌。
塔内短梁及塔心柱:针对塔心局部开裂、糟朽的进行挖补处理,加固短梁。
佛龛及券:针对佛龛及券变形的,做局部拆除后重新拼砌,对开裂部分灌浆加固处理。
此前,文保专家曾计划通过纠偏方法来让有些倾斜的白塔塔身逐步回正。不过,这一思路并未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理由是偏差仅为0.6度,小于1度合理控制范围,无大碍。
白塔修缮用材
要求十分特殊
“修缮工艺没问题,关键是修缮用材要求很特殊。”蔡先生说,文物修缮必须修旧如旧,保持原有古朴韵味,白塔中一些碎裂的方砖特别大且厚重,且规格不一、形状各异,又属于特殊红砖材料,需要根据原有尺寸烧制。要定制这样的方砖,眼下市场上生产厂家还真少见,已派人到处打探消息。
一旦确定了材料源,接下来就是确定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白塔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必须是具备国家文物保护工程一级资质的古建筑公司。
【白塔受伤大事记】
去年6月7日凌晨,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安平桥的重要附属建筑,位于桥头的安海白塔,已历经860多年风雨的白塔,4楼的塔檐坍塌了下来,将底下3层的塔檐砸落,远远看去就像一块伤疤。
去年6月17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总工程师、建筑学博士朱宇华,赶来晋江,为白塔会诊把脉,并成立安平桥白塔三维扫描测绘小组。
去年7月2日,从北京来了4名文保技术人员,带来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这东西就像CT一样,能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诊断白塔的病情,为修复工作提供依据。这是泉州首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古建筑进行探伤作业。
去年8月16日,曾常住白塔附近的“老邻居”、66岁的安海乡贤张世源阿伯,向晋江市博物馆捐资100万元,当作白塔的修缮经费。
去年9月,晋江文保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白塔修缮申请报告,并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步编制白塔修缮方案。
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对白塔维修正式立项,3月份获省文物局批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