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爱在黔行第一次访弄团小学(爱在黔行供图)
东南网7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史国亮)
核心提示
今年六一节,海都记者再访贵州弄团寨,在泉州火柴爱心公益团队的努力下,弄团小学亮灯了,结束弄团寨没电的历史。临走前,志愿者老潘向记者讲了一件心头事:弄团小学的贺老师及孩子们期待有更多的支教老师能走进弄团,把大山外面的世界带给山里的孩子。
昨天,华侨大学传来好消息,华侨大学爱在黔行支教团,从今年5月份开始筹组新的团队成员,历时两个月,打造出一支新的支教队伍。昨天上午6点50分,支教成员们登上旅途,再访贵州弄团小学,开始了第二期的义务支教。
据了解,爱在黔行支教团由学生和老师组成,是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点支持的项目。从去年7月开始,他们将目光锁定边远的西南部——贵州省,他们渴望坚持下去,即便现实有多艰难。
这是一支很特别的爱心团队,他们将随“海都公益+平台”一起,将公益、爱心再传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支教团大四学生 庆黎
“我来自贵州,是黎平县人。”爱在黔行支教团的庆黎同学,是福建华侨大学的大四学生,娴静、朴实。
支教团成立之初,庆黎就是团队的一员。去年7月16日,是团队的第一期活动,他们来到贵州黎平弄团小学支教。庆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口中不断提到的是“长见识”。庆黎也是来自黎平县下辖的一个小乡村,但见到贵州弄团小学的第一眼,她说,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如此贫困、封闭的地方,泥泞的山路太难走,山里的吃食太匮乏。
就这样,支教团队配合贺老师开始了为期17天的支教生活。
庆黎还记得,寨子里那个始终挂着鼻涕的孩子龙兴武,仅6岁多,却只能跟着奶奶相依为命,他的妈妈死了,爸爸出去讨生计。在大雨倾盆中,孩子拖着一双旧鞋,从山上拾来树枝,走过泥泞湿滑的山坡,悄悄将柴放进老师的门前;龙世强,这个15岁还在读五年级的孩子,涨红了脸蛋,几乎跟每户的家长都有过“争执”,只希望支教老师的“家访”可以顺利一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庆黎觉得,这就是她的初衷。庆黎也将公益当作一种责任,“别人这么关心、努力,作为一个贵州人更有责任。”庆黎说,她想回到弄团,去看看有什么变化,还有那些关心的孩子们,所以这一次她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