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大力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先人一步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消费新形势的倒逼中,传统制造业怎样笑傲市场?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这些共性问题,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了压力,先行进行了思考。 转型升级,不是会场的条幅和案上的文件。方向怎么把,基础如何打,怎样接地气,钱从哪里来,氛围怎么造,成果如何推,未来怎么走?面对这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问题,泉州在国家部委和省里的支持推动下,先人一步开始了“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的筚路蓝缕,一场由“制造”到“智造”的生动实践,正赋予这座制造业大市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 谢曦 朱娟娟 实习生 黄怡娜 方向怎么把? 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立足泉州市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泉州市按照“需求牵引、技术引领、能力提升、全面带动”的要求,系统抓好路径选择、方案设计和政策支撑。 在顶层设计上,泉州市邀请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与泉州合作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计划,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将泉州建成全国制造业强市。具体推动实施过程中,泉州市把“1+3”纲要体系内容逐一转化分解落实。同时,组建由十多所科研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建立常驻专家组和项目导师挂钩联系制度,具体指导、研究和开发“示范工程”项目。 对接省政府支持泉州的若干措施,出台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上亿元专项资金,叠加省上的扶持,在项目研发、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年度最高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000万元,仅市本级已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基础如何打? 引入17个高校科研平台 以建设创新和园区平台为重点,泉州市大力引进数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中科院、华中科大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在泉建设平台17个。已吸引600多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相关高层次人才,其中院士15人,在泉州的各类企业中开展精准服务。同时,重点抓好福建省(洛江)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福建省(晋江)智能装备、南安滨江机械装备等一批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怎样接地气? 征集500多家本地企业技术需求 在科研平台的应用上,泉州市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气”,有效引导科研平台围绕本地本行业转型升级实际、紧扣本地企业改造提升急需开展研发。在组织对全市重点产业的数控技术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和论证的同时,泉州市启动千家企业技术需求征集,目前已征集了500多家。针对泉州市企业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引导在泉科研创新平台与企业联合攻关。瞄准泉州市产业数控化的改造方向,在多主轴多通道数控机床等领域开展项目研发和转化替代,形成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 目前,全市九大产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相关企业都参与到示范工程建设中。参与企业共申报相关专利3000多项,带动全社会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 |
- 2015-07-25福建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泉州获3千万财政奖励
- 2015-07-22让数控助力经济升级版
- 2015-07-22泉州数控产业发展观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 2015-07-15闽出台发展智能制造措施 3000万元支持泉州智能制造
- 2015-07-07泉州“数控一代”扶持力度再加码 单家企业最高可奖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