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生强: 钻研技术 传承木雕工艺
郑生强努力钻研木雕技术 (郑生强 供) 出生于木雕世家的他自幼耳濡目染,努力钻研技术20多年,成为木雕大师;他积极带徒,传承木雕工艺……他就是区“最美职工”、洛阳镇白沙村人郑生强。 郑生强的父亲郑君亮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木雕传承人。在郑生强很小的时候,父亲时常会带一些仿真花鸟等木雕工艺品回家再加工。郑生强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木雕所吸引,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木雕,自此与木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七八岁时,他开始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术。父亲的谆谆教导使他打下了坚实的木雕技术基础。后来,他与台湾客户合作开设工作室,艺术的交流让他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即使现在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他仍然奉行学无止境、虚怀若谷的人生态度。他主动到高校进修,积极参加专业交流活动。“以往,人们都认为木雕是一门只重实践的技术。可实际上,木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要在现代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就必须寻求创新。而创新单靠实践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一整套体系的理论作为支撑。如果不花心思想创意,光靠双手是雕刻不出有创造力和生命力、赋予木雕无限价值和魅力的作品。”他表示道。 他把每块木材都视作未经雕琢的璞玉。“木材的形状和颜色,都已决定了它适合雕刻什么样的人物和造型。在雕刻之前就必须把握准确。”他说,木雕作品的成型大致要经过雕刻、修光、磨光、喷漆等阶段,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木屑和粉尘。虽然比较辛苦,但他却没有一丝抱怨或想放弃。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他持之以恒地继续前进着。 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木雕的传承正面临危机。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一门艰苦的工匠活,因而很少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木雕工作。可郑生强不仅打算将木雕技术传给自己的孩子,还设想和父亲在当地创建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搜集一些传统木雕工艺及其文化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将木雕工艺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陈舒洵 实习生 杨毅峰 |
- 2015-07-29泉州台商区“最美文化员”庄长藩:研究古港史迹 见证家乡变迁
- 2015-07-29泉州台商投资区“最美农民”张双海:勇于拼搏 勤劳致富
- 2015-07-24泉州台商投资区李月琼:扎根农村 帮助妇女就业
- 2014-10-11他圆了207户村民“住房梦” 带领全村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