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谋盛(南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核心提示
林谋盛,1909年出生于南安市省新(原美林)镇满山红村后埔自然村,是新加坡著名建筑家林路第十一子。1938年,他发动了龙运铁矿华工罢工,给予日寇沉重打击,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他英勇抗日的事迹至今仍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广为传颂。
□本报记者 王丽虹 实习生 蔡贞贞 通讯员 吕连祺
发动三千矿工罢工 迫使日兵工厂停产
林谋盛幼年居住在鼓浪屿田尾(今观海园旅游村),曾先后在附近小学和厦门鼓浪屿英华书院(现厦门二中)读书。1925年,他前往新加坡与父亲团聚,并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后到香港大学攻读商科。1929年父亲病逝,林谋盛中断学业回到新加坡,继承父业掌管“福安公司”,与众兄弟同心协力,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由于其人品和创业精神素为公众称许,故年未三十已被推举为新加坡建筑业公会会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新加坡福建会馆执委兼教育主任,成为新加坡华侨杰出的青年领袖人物之一。
抗战爆发后,侨居海外的千百万炎黄子孙纷纷组织起来,支援祖国。1938年陈嘉庚发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林谋盛积极响应,被推举为该会交际股主任,协助陈嘉庚发动侨界抵制日货,开展抗日宣传、募捐和义演等工作。
日军侵华引起许多爱国华侨的义愤,在马来西亚各地矿山、胶园的华工纷纷举行罢工。当时日本在马来西亚经营规模最大的龙运铁矿,炼铁运回日本制造军火。
1938年2月中旬,林谋盛与安溪籍华侨庄惠泉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龙运铁矿,组织华工罢工。林谋盛出面与龙运警方联系,得到警方支持,成功策动3000名矿工停工离开矿山,前往新加坡。龙运铁矿华工集体罢工后,铁矿停产,日本军火工厂也被迫停产,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罢工事件轰动世界,当时的各国通讯社纷纷发出电讯,称这是中国人伟大的爱国行动,是对抗日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林谋盛的出生地——林路大厝已有百年历史 (王丽虹 摄)
组织义勇军重创日寇 事迹入选新加坡教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林谋盛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委兼劳工服务部主任,并参与组织华侨抗日义勇军抵御日寇入侵。1942年2月,在英殖民军撤退之际,义勇军即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消灭了大量的入侵之敌。
在新加坡沦陷前夕,林谋盛与庄惠泉等人奉命撤离新加坡,辗转前往重庆。1942年6月,林谋盛奉命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将流落在当地的2000多名华人海员,组织为中国留印海员战时工作队。林谋盛与庄惠泉分别任正副队长,主持训练海员工作。
1943年,中英政府准备收复马来西亚,林谋盛奉命与英军联络,协助组织中英联合军团东南亚华人地下抗日军(即136部队)。同年11月2日,林谋盛前往马来西亚,在敌后开展工作,不幸于1944年3月被捕,同年6月29日壮烈牺牲。
1946年1月13日在新加坡政府大厦前举行公祭,中方派员参加,并追认林谋盛为陆军少将和烈士。1956年,新加坡政府将惠特里路的一条支路命名为“谋盛道”,以纪念林谋盛烈士永垂不朽的英勇事迹。现在,新加坡一些学校还把林谋盛的英勇事迹编入国民教育教材以启迪后人。
后人曾多次返泉 探访祖辈出生地
近日,记者来到南安省新镇满山红村林谋盛的出生地——林路大厝。已有百年历史的林路大厝是闽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也是泉州市十佳古民居,由林谋盛的父亲林路设计督工完成,墙为花岗岩和红砖结构,梁柱为钢筋水泥与木构混合,铺地的花砖从新加坡进口,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如今居住在大厝中的是林路的孙子林祖泽。现年70岁的林祖泽老先生介绍,他的父亲是林路第四子。林谋盛早年离家后就不曾回过村里,老宅中只留有林路的画像。5年前,林谋盛的两个孙辈特地从澳大利亚飞回泉州,来村里探访祖辈的出生地,而他在新加坡的后人也曾多次回乡探访。
(文中部分史料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南安市新四军研究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