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红色的小洋楼,见证了侨批局十余年的发展,楼房的主人已从孩童变为老人。
送完银信帮忙写回文
1945年,14岁的李长啸小学毕业后,就进入源兴信局上班。当时的源兴信局,是几个兄弟和堂亲合股的民营信局。最初,他只是作为内勤。他的主要工作是,当有人从泉州将侨批押回梅山,他要先将“侨批”封上国内收信人地址、姓名、寄钱币种数及南洋寄信人姓名等一一誊抄下来,然后按地址分配书信、钱币。不久后,他的父亲和几位叔叔也进入源兴担任侨批派送员,一家有5个人在源兴信局工作。
如今已85岁的李长啸仍非常硬朗,思路清晰,他记性很好。在李长啸的家中,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侨批派送的整个流程。侨批从国外寄出,经轮船运输,到厦门、泉州等信局,再送到各站点。根据船期,每天早晨,驻泉州市区的派批员会早早用摩托车将侨批运回梅山,一一登记好后,银行一上班,会计要拿着信到银行取钱,然后出纳根据每封侨批的金额分配好,负责不同派送区域的派批员,领取各自的信件和钱币出发派送。
信的数量要看船期,有时侨批多,有时少,多的时候一天两三百封。
李长啸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统一的银行汇兑,从泉州载回的不止侨批,会连同侨汇一起,各个时期的货币不同,有银币、法币、金圆券等,有时钱多的话要装好几个大麻袋,用担子挑回来。
侨批有个特点,送到侨眷手中后,侨眷收信后要马上回信,称为“回文”,派批员拿着回文,送回侨批局,再次登记后,最后重返寄信人手中。有些侨眷不识字,因此,派批员一般都要识字,帮侨眷简单地写好回文,再带回去,省得来回跑。
“吾儿此知:来信收到,寄来款项亦已收到,请勿挂念家中诸大小,悉知儿在外一切如常甚慰,请吾儿在外身体自重为宜,余事后陈。”凭技艺,李长啸两分钟就为我们写了一封当年的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