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德化凤林慈儿院:抗战烽火中的“难童乐园”
2015-08-25 09:34:1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孙昭权、陈华珍和陈天座先后成为孤儿,他们被送到有“难童乐园”美誉的凤林慈儿院。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该院共收养抗日征属子弟、抗战阵亡将士遗孤和沦陷区、邻县的流浪孤儿200多人。

陈华珍(左一)和陈天座(右一)探望92岁的孙昭权(中间)

诞生:爱的传递 华侨捐资办慈儿院

1938年6月,德化人叶乃滔从马来西亚归国省亲,他乘人力车至开元寺门口,不幸暴病,死于车上。因无亲属随行,由开元寺救济所为其料理后事,并按他证件的通讯地址通知其家属。1939年,叶乃滔的弟弟叶乃矧(音:“shěn”)从马来西亚归国,到泉州东岳山祭扫亡兄坟墓。感念开元寺救济所的恩德,他回到德化,捐资一万元作为开办凤林慈儿院的经费。叶乃矧不仅自己出资,还发动海外华侨捐资三万多元,终于募得足够的创办资金。热心慈善事业的德化商民苏由甲也捐资一千元,位于德化的程田寺则提供免费场地,并捐出87担(注:一担相当于一百斤)稻谷。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泉州沿海县市成了战争的前沿,为了保证学校避开日本人的干扰,泉州培元中学部分班级、省立晋江中学迁到德化(至1946年才迁回泉州)。偏居一隅的德化山城一时成为闽南的教育重地。

1938年,惠安人李述贤从广东回到福建,并在金门、厦门任教。金门和厦门沦陷后,沦陷区的难童流离失所,无依无靠,他和妻子吴秀姗收养了十几名难童,他们一路辗转来到德化。曾在晋江、金门一带创办小学、女学、民众夜校的李述贤,因为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在闽南一带有较高声誉,1939年春,适逢凤林慈儿院创办之际,他被叶乃矧聘为慈儿院院长。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