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文史研究者吴幼雄:泉州是古代海陆丝文化的交汇点

2015-08-31 08:44:1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回廊的这对印度教石柱,为从海路而来的犍陀罗式雕刻艺术。它们同陆路来的犍陀罗式石雕、碧霄岩摩崖三世尊佛浮雕一道,说明了海陆丝文化在泉州交融汇合。

例证二 基督教墓碑以古叙利亚文字拼写突厥语

事实上,这个大胆的猜测,吴幼雄已经找到不少实物论证,以古叙利亚文字拼写突厥语的基督教墓碑就是其中之一。

“陆上丝绸之路一般从长安,也就是今西安出发,一路往西直至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吴幼雄摊开世界地图向记者示意,古叙利亚曾一度被古代人视为是陆丝的“西极”,而位于中亚与西亚的突厥则是陆丝的必经之地,特别是突厥,与海丝线路无交叉重叠。但与此同时,近百年来,泉州已发现了十方古叙利亚文字拼写突厥语的基督教墓碑,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

吴幼雄说,根据已经破译的墓碑文字,这十方墓碑的主人,都来自陆上丝绸之路,几乎都使用“马其顿城的菲利普汗之子亚历山大大帝纪年”,这一纪年即希腊历。而由古叙利亚文字拼写突厥语的基督教墓碑,是当年希腊基督教文化经陆丝东渐泉州的物证之一。

“此外,泉州还发现保存有六方刻着古阿拉伯文字的中亚布哈拉(注: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西亚格兹威尼(即今亚美尼亚)等地人的墓碑,同样也是陆丝延伸到泉州的物证。”吴幼雄说。

例证三 从两个丝路传来的犍陀罗式雕刻落户泉州

根据吴老的发现,泉州海陆丝文化交融汇合这一点,甚至可以从同一种艺术形式上得到论证。这种艺术形式,就是泉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犍陀罗式雕刻。

所谓犍陀罗式艺术,就是希腊系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互相接触、吸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雕刻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希腊化了的佛教艺术。历史上,它曾分海、陆两路影响到中国。

“清源山碧霄岩的摩崖三世尊佛浮雕坐像,属吐鲁番式佛教石雕,是藏传喇嘛教遗物,也是犍陀罗式雕刻艺术精品。”吴幼雄介绍,根据碧霄岩摩崖石刻所记载,这尊石刻为灵武唐吾氏广威将军阿沙,于1292年在泉时所刻。公元1369年,阿沙的外孙以及多位元朝行省、地方高级长官和僧人重修佛像。这尊希腊、印度和西藏雕刻艺术的混合作品,也说明当时的蒙古官员,将由陆丝传入的犍陀罗式雕刻艺术带到泉州。

1934年,泉州南校场曾出土过一尊石雕立姿神像,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印度教希腊式石柱,同属印度教犍陀罗式雕刻。“经过专家考证,元代泉州曾有一座印度教湿婆神庙,它们同属于这座印度教寺庙。”吴幼雄说,而这些印度教风格的犍陀罗式石雕,正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取道南洋群岛以及东南亚,由海洋流入泉州。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