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万寿路,老木楼下的陶器铺,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古城市井小生活。(潘登/摄)
■解读2 古城文化特区如何打造?
根据规划,泉州古城的城市历史风貌极为完整,应将整个宋元古城范围设置为文化遗产特区,进一步进行整体性的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打造这个文化特区的策略,着重从强化古城骨架、打造核心文化街区和活化外围环境三方面入手。
★复建古城墙 沿护城河建休闲步道
现阶段,泉州拥有完整的城墙和护城河体系,古城墙边界仍然清晰。规划复建通津门、仁风门和通淮门,并考虑复建局部城墙,建议选择德济门西侧约500米长的城墙,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城区界线,同时成为古城的历史感受线。同时,以纪念性的建筑标明这些古城墙的位置,并设置城墙博物馆等设施,用灯光和夜景照明暗示城墙边界。
规划提出设置一个古城“步道”,在罗城西北城垣沿护城河岸创造出休闲步道空间和步道;在临漳门到通津门部分罗城边界、子城东垣周边,增加休闲餐饮、民俗展示、演艺博览苑等休闲设施,形成可动可静的滨河文化体验步道。
另外,将城市水系部分性恢复和贯通,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改善水体周边环境;在重要水体和大型绿地周边,增加休憩设施、纪念地标、历史地图和雕塑等文化小品。
★更新中山路 形成4公里文化主轴
整个历史核心街区的建筑首先要严格保持现有高度和传统建筑立面,将传统街巷串联成网。规划提出将中山路更新为贯通晋江至西湖的4公里文化体验步道,形成古城历史文化主轴,限制私家车通行,将通行的公交小型化、特色化;沿街提供小型街头广场、座椅等休闲设施,丰富街道层次,增加停留时间。
将打造中山北路—华侨新村新文化休闲区,利用华侨新村近代别墅群的优势,以娱乐休闲为主,鼓励业主自行设立餐饮、咖啡和手工艺品售卖和体验等,结合小型文创园区形成传统街区中的现代文化集群。
中山中路则将形成一个1.2平方公里的文化展示街区,建议完全继承街区原有结构,谨慎增加小型博物馆、文化体验馆,提升沿街服务和餐饮设施品质,保持街道内住区的“原汁原味”;在不破坏现有整体历史文化景观前提下,部分鼓励原住民自助更新,引入新文化业态。
同时,建议改变中山南路沿街五金灯具的商业业态,使其聚集传统工艺品的展示和销售空间、书局、饮茶店等;并对街区的院落进行清理,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改造,作为小型创意文化空间,或通过沿街铺面对外开放,提供传统文化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