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篇
社会发展迅速 压力与日俱增
心理专家普遍认为,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环境变化导致的超负荷工作压力,感情与家庭的变故,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学习任务过于繁重,人际交往障碍,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等,都易引发心理问题。
当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便会出现抑郁、失眠、焦虑、社交恐惧、厌世等症状。“比如有的人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多梦、醒了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短等,便是遇到了睡眠障碍问题。睡眠障碍有90%是心因性的。”古风说,有睡眠障碍的人一般爱烦恼,思绪太多,容易焦虑,可自我进行心理调适。如果失眠成了长期问题,影响到日常生活,便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
家庭教育缺失 引发心理障碍
“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行为模式,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柯东龙说,因此,家庭文化非常关键。随着人不断成长、社会阅历增多,为了更适应社会,有的人个性突出的部分会被磨平,有的人则因性格问题无法适应社会,逐渐被边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刘富强在为服刑人员做咨询后,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有家庭问题。“心理问题严重的服刑人员一般小时候和父母接触少,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的则遭受家长虐待。他们往往较早进入社会,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认为哥们义气就是正义、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等。”
他认为,每个人的童年经历如同楼房的地基,有的人地基打得稳,成年后心理产生问题,就好比窗户破了,很容易修补。如果地基没打好,整栋楼就斜了,到成年时期问题暴露时再介入就很难“修复”。
遗传带病基因 后天刺激诱发
刘富强表示,社会和家庭因素也只是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患有精神病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有些病症与先天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人格障碍就有先天及后天两种因素。”古风介绍,先天因素是指一个人带有精神疾病的基因,由后天环境刺激诱发成疾病。后天的生长环境、特殊事件或者重大事件的刺激,容易导致人格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