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惠安女服饰 (陈志宏 摄)
李丽英
要让惠女服饰代代传承
被誉为“原生态惠安女风情区”的小岞镇位于惠安县东部的小岞半岛上,这里三面环海,风景秀丽。尤其是那尚未被现代文明所侵蚀、保存完好的惠女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深受艺术家、旅行者的喜爱。
福建惠安黄斗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丽英,也是小岞镇惠女创作基地、惠安女服饰研发中心的主力。作为一名原汁原味的惠安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惠女服饰和惠女精神更是有一种深深的感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也有自己的困惑,“惠女服饰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精致美观,但随着时代变迁愿意穿惠女服饰的人日益减少,不少人对惠女服饰文化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为了推广惠女文化,让大家了解到真实的服饰文化,她创办了这个惠女创作基地。惠女婚嫁习俗渐渐淡化这一现象引发她的担忧,去年8月,她组织再现惠女传统婚庆民俗的场景。制作寓意团圆甜蜜的米丸,新娘接受“绞脸”、“上头”、在头顶系红绸球,新娘在伴娘、花童的簇拥下,一手拿手绢,一手撑红伞,跨过点燃的炭炉……在李丽英的精心准备下,这一幕幕原汁原味地再现。她还想雇人做一顶轿子,“以前,小岞惠女出嫁都是坐轿的”。目前,她正四处了解当时轿子的款式,力争再现传统。
惠女民俗风情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惠女服饰的保护推广。而要实现这个目的,要求服饰在保持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能解决舒适性、便捷性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在这方面她进行了前沿地探索。 “贝只髻”、“螺棕头”、“城内葱”、“贴背”……很多人不熟悉的惠安女服饰文化,李丽英却如数家珍。为了做出传统的惠安女服饰,她收购了不少旧时惠女服装来研究,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可追溯到清末。同时,遍访当地90多岁的老奶奶,了解她们记忆中的惠女服饰的样式,并和收集到的旧服装相互印证,汲取精髓。“对服饰的改良,并非创新,而是返璞归真,回归传统。”李丽英透露,已投入20多万元在惠女服装的研发生产上。“研发服装,首先要做出样本,然后到广东、涵江挑选布料并染色,再进行裁剪、绣花、缝纽扣等。”在她的带动下,村里不少惠安女自发来跟她学习制作服饰,“我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让她们将惠女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