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听”课少年:天生视线50厘米 很想很想读书
2015-10-16 08:42:46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康鸿斌其实不是盲人,只是他的“视界”仅50厘米,模糊得只能是个大概的影子。

读书写字,鸿斌要趴在课本上眯缝着眼才看得清。

昨天是第32个国际盲人日。今天,泉摄汇为您讲述永春县玉斗镇竹溪村15岁少年康鸿斌的故事。

康鸿斌其实不是盲人,只是他的“视界”仅50厘米,模糊得只能是个大概的影子。

天生视线50厘米

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去厦门、福州的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视网膜问题。大字不识的夫妻俩不懂这是什么概念,可医生说的手术费金额,他们却清楚自己根本凑不齐:20万元。夫妻俩绝望了,抱着孩子默默地回了家。

15年过去了,康鸿斌出生时爷爷留下的土坯房还是那样,只是更破旧了。两层楼的小屋子里,电磁炉和电饭煲是仅有的家电。土地板凹凸不平,几十年来已被踩得十分严实。

母亲何宝恋说,她和丈夫辛苦劳作,想攒钱给儿子治眼病,可是连去医院的路费都是孩子大伯拿的。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突然偏瘫了,整个家就靠她一个女人打零工支撑。何宝恋说,春节到现在,她打工也就挣了千余元。

天生视网膜有问题

“不想傻坐在家”

渐渐长大的鸿斌,见小朋友们都上学,也吵着要上学:“不想傻坐在家。”拗不过他,父母只能同意,可压根顾及不了他的学习。鸿斌便和村里的同学一起去上学,从小学到初三,约2.5公里的上学路,他就靠着50厘米的视线,走了9年,“路都记在脑子里了”。

上课是康鸿斌最开心的事,也是最累的事。周四上午第四节上的是语文课,坐在第一排的他,看不见黑板上任何一个字,只能抬头循声听课。桌上的书本,他要贴到鼻梁处,眯缝着眼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课堂笔记来不及抄,有时同桌会帮忙,或者课后他再慢慢补抄。因为速度慢,他总会跟不上。这边还没抄完,那边同学们已经开始朗读了。

他只好放下笔,抬起头,从同学们的朗读中知道今天的《孔乙己》讲的是什么。

下课铃响了,人流中康鸿斌倒是利索,一溜烟就冲着食堂跑去了。打饭、打菜,他都门清,一点看不出视力问题。

“台阶?看不见,但是大概知道在哪,抬一下腿就能感觉到了。”康鸿斌说,他能模糊看到人群中晃动的身影,同学们知道他的情况,基本上不会撞到。

同学们玩跳棋,他想的却是将来如何养活自己。

“想读书,很想!”

班主任林培源依然记得初次见康鸿斌的情景:那时候初一刚报到,教室里吵闹一片,康鸿斌也在人群中嬉笑。班主任的突然出现,让同学们赶忙跑回了座位。慌了神的康鸿斌却站在原地,慌张地左顾右盼,一时间竟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该如何走。林培源看着他,赶紧喊了句:“你慢点,没关系。”

“当时我觉得他能读完初一就不错了,没想到坚持到现在。”说起懂事、认真的康鸿斌,林培源一个劲地感叹可惜:“每次考试,他时间都不够用,他要花太多时间来读题、写字。如果他的视力正常,成绩一定会很好。”每次考试他只能答50%-60%的题量,而这当中的正确率约80%。

回到宿舍, 康鸿斌会带着大人的口气说同学,不要只顾玩,“得想想事情,才有意思”。问他在想什么,他沉默了。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叹了口气,有话在喉咙里,却一直没有说出来。等同学们都走了,他突然哭出了声来:“想读书,很想!”说完他马上又笑了,像在嘲笑自己:“我想当老师……可是我成绩太差了。”

他听同学们说玩游戏,知道玩电脑的人很厉害。他说:“如果不能当老师,我就学电脑,做个电脑高手。”康鸿斌闭着眼笑了笑,放低了音量,轻轻地说:“就是得养活我自己。”

如果您愿意帮助康鸿斌,请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或关注东南早报、泉摄汇微信联系。

□早报记者 陈玲红 吴嘉晓 周长锋 通讯员 康庆平 实习生 靳星 文/图

食堂里打饭菜熟门熟路,几乎看不出他的视力有问题。

家徒四壁,父亲偏瘫,全靠弱母打零工支撑。

大白天对于鸿斌也如黑夜一般

家穷,孩子苦。鸿斌渴望一双正常的眼睛,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