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洛江举办学术研讨会 两岸学者共话“陈三五娘”

2015-11-12 14:44:16 苏桐轩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荔镜记》对方言有重要价值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建设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设对明代刊行的闽南方言戏文《荔镜记》里的词语进行了考释。他认为,《荔镜记》是现存最早的正式刊行的闽南方言戏文,篇幅较长,提供的语料十分丰富,所以对闽南方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因为明刊闽南方言戏文强调音准重于字正,用字显得较复杂,既有同音或同义替代,又有省旁或省笔字、简体字,还有方言字及符号字等,所以对《荔镜记》戏文中的部分方言词语进行考释,有利于人们的阅读和研究。

在报告中,王教授重点挑出了“底”、“熟事”、“毕”、“通”等20个方言字词进行了考释,便于人们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字的本义。

陈三五娘故事应是民间文学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 郑国权

来自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的郑国权社长,则从《绣巾缘》、《青梅记》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陈三五娘传说的来由。郑社长表示,他更倾向于陈三五娘的故事是传说,是民间文学,而不是真人真事。

郑社长认为,陈三五娘传说及其后的《荔枝记》、《荔镜记》系列戏文,开头的投荔部分可能都是源自纪实类小说《绣巾缘》,其后的磨镜、破镜和卖身赔镜的关键情节,则是借鉴宋元南戏《青梅记》,在经过许多无名氏的用心培育、添砖加瓦,最终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郑社长表示,《绣巾缘》是以绣巾荔枝为主要媒介构成这段姻缘,并以绣巾来命题;《荔镜记》也是以手帕(绣巾)荔枝为媒介。《荔镜记》的前本叫《荔枝记》,更是直接以荔枝为名。《绣巾缘》中的陈璠,三王子,《荔镜记》的陈伯卿,排行第三,称陈三;《绣巾缘》中的五娘、忆春,《荔镜记》叫五娘、益春,只有忆与益一字之差;林大鼻大名则完全相同,只有其正名林豹与林大有别。至于《荔枝记》、《荔镜记》的“磨镜”、“破镜”等情节,郑社长认为它是以宋元南戏一部早已散失的《青梅记》为蓝本的。

传说基于闽粤地区自由传统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的吴榕青教授,则对明代《荔镜记》提出了新的解读。他表示,自己通过客观地阅读文本,并结合其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发现陈三五娘男女两情相悦,以至私奔,不是陈三、五娘对传统社会的一种挑战,而是基于原来华南闽粤地区历史以来男女私情比较自由传统的一种延续,与逐渐纳入大一统的儒家礼俗发生强烈冲突,两人私奔后与地方司法处置的一个真实个案。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