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90岁阿嬷的心愿:有生之年 再见台湾的亲人

2015-11-18 08:25:52 吴智明 田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90岁的洪娥阿嬷如今幸福安乐,但放不下对台湾亲人的挂念

东南网11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见习记者 吴智明 记者 田米 文/图)当你老了,90岁了,儿孙绕膝,老伴相守,还有何事挂心头?

泉州东海街道蟳埔社区的洪娥阿嬷,交上的“答卷”是,寻亲。

和如今富足美好、怡然自得的幸福晚年相比起来,洪娥阿嬷的童年,万分艰辛。

她出生在台湾,曾两次被收养。9岁时,她随第二个养父到泉州,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失去联系。看着这些年两岸往来愈加频繁,年岁增长的洪娥阿嬷,对海峡那头的亲人愈发思念。

“我已经90岁,这辈子知足了,就想着能在有生之年,再见见台湾的亲人。”

今天的“我要找到你”,只想尽最大的努力,为90岁的洪娥阿嬷,圆了这个心愿。我们已联动海都报驻台记者,也超级期待亲爱的读者们能提供线索,请一定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给微信公众号“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留个言,告诉我们。

9岁分别后,我再没能见到亲人

——洪娥阿嬷

我本姓廖,亲生父母可能在台中一带。我不记得自己出生在台湾何地,只知道家里曾经经营着一片茶园。

我出生时,母亲身体不好,家里从台北请了一位保姆。保姆很喜欢我,经常带着我玩。后来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弟弟,加上哥哥,当时家里有3个孩子需要照顾。父母看保姆疼我,就把我送养了。

我的保姆,成了我第一个养母。我随她到台北生活,没几年,养母去世了,养父另娶。被领养的我,不受这位新养母待见,转卖给了到台湾做粮油生意的第二个养父黄加油(音)。9岁时,我随养父回到了泉州。“当时养父说要回泉州盖房子,盖好后,再回台湾。”

当时,我的亲哥哥已经在台北工作,听说我要被带回泉州,他赶到码头,希望养父将我留下。养父保证等盖完房子后,会把我带回台湾,到时候兄妹还可以再见面。

养父在蟳埔盖起了一栋大房子,对我也很疼爱。我至今对他心存感恩。

24岁时,我嫁给了现在的老伴。老伴小时候也是个苦出身,3岁丧父,17岁丧母,在叔叔家寄养半年后,跟着村里人出海打鱼,一步步奋斗到拥有自己的渔船。

但是,后来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养父再未踏足台湾,我也没能再见到亲人。

不知道哥哥和弟弟还健在吗?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告诉他们的儿孙,泉州还有一个姑姑?

一把火烧了书信,妈妈终身遗憾

——三女儿黄女士

从小到大,爸妈从没打过我们6个兄弟姐妹,最多就是口头上说几句。他们更喜欢以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来教育子女,让我们懂得珍惜生活。

如今,爸爸88岁,妈妈90岁,他们身体也算硬朗,洗衣、做饭样样自理。妈妈喜欢玩牌,一坐就是大半天,爸爸就经常提醒她坐着不好,要起来放松一下,一天到晚就关心妈妈是否吃饱穿暖。而每天陪着四五岁的曾孙玩,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

妈妈寻亲的心愿,我们一直都知道。改革开放那会儿,她就经常跟家人念叨着,是否有人去台湾,能不能帮忙问问身世。但局限于当时的条件,始终没有结果,后来她就淡然了。

新中国成立前,妈妈的养父与台湾的亲人还有书信往来,但养父怕女儿被认回去,就把书信和通信地址烧光了,给妈妈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奶奶年纪大了,台湾的亲人成念想

——孙媳妇陈女士

爷爷奶奶结婚66年,一直相濡以沫,恩爱如同新婚夫妻。月初,奶奶上楼不小心摔伤了,虽然检查无大碍,但爷爷还是放心不下,每次奶奶要站起来走动,爷爷都得扶着,生怕她再出事。

平时奶奶经常从二叔家走到妈祖庙附近的公公家,陪曾孙玩。奶奶早年的坎坷经历,我从丈夫和公婆口中听了不止一次,她对儿孙的疼爱也是有目共睹。奶奶年纪大了,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台湾的亲人。

几年前结婚时,我买了凤梨酥回家给奶奶吃,她不肯吃。但当丈夫告诉她,这是从台湾带过来的特产时,她竟然开心地大嚼起来。

1999年,奶奶70多岁时,记忆还比较清楚。她当时跟她的孙子,也就是我的丈夫回忆说,她的生父姓廖,名钰,她是在2岁时被保姆抱养的,第一个养父姓荆。

不久前,我看到海都报报道了泉港一位老人寻亲的事,就萌发了借助海都报的力量,帮奶奶完成心愿。

我知道人海茫茫不好找,但还是希望能有奇迹出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