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史迹——石狮蚶江六胜塔(资料图)
东南网11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余热还未散去,海丝先行区泉州又传来好消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将成为首部实体法!
昨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万里主持召开第50次主任会议,讨论了2016年立法计划,明确了泉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的首部实体法,聚焦海丝文化保护、发掘和传承。此外,还有4个预备项目和5个调研项目,也都进行任务分解。
10个入选项目 保护海丝史迹脱颖而出
今年7月1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相关决定,泉州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此前,立法筹备工作已经展开,因此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也成效显著,共收到了128条,经过归纳汇总合并为38条,并进一步筛选出22个立法项目,9月25日通过报纸、网络、微信等途径再征询意见,共收到各类投票315份。10月19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三大类共10个项目(详见附1),作为泉州市2016年立法计划建议项目。
那么,在这10个立法项目中,“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为何能脱颖而出?海都记者了解到,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彰显泉州特色,能使海丝文化史迹得到全面、有效、科学、合理的保护,大力推动泉州海丝申报世遗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海丝先行区的建设和解决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反映各界意见,在收到的315份投票中,海丝史迹保护受到高度关注,通过首部实体法保护,有利于海丝文化的进一步发掘和传承;此外,立法基础扎实也是重要原因。2003年11月7日,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承担了起草工作,已经有经验和基础。
海丝“申遗” 泉州有18个考察点
首部实体法,将保护哪些海丝史迹?
海都记者从泉州市文广新局获悉,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城市,泉州的海丝遗迹非常多,曾进行多次海丝周边环境文物保护和管理专项整治;截至2015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丝城市共有9个,泉州从2001年就启动了,经过了多轮调整,申报的考察点共有18个(详见附2)。
梳理这份名单,不难发现,大多数市民都耳熟能详,都是文化旅游的好去处。其中,部分考察点今年还迎来新关注,例如石狮市的石湖码头,央视国庆特别节目《丝路新机遇》分演播室就设在这里,各种泉州元素陆续登场,全世界都在看泉州;亚洲艺术节期间,来自海丝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文都城市、文化名人,畅游开元寺、天后宫、草庵等地方。
海都记者了解到,18个考察点都设置了专项保护规划,但一些新问题不时冒出来,在处理解决的时候,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常会出现反复,例如九日山、洛阳桥、天后宫的周边环境整治,一些问题就死灰复燃、矛盾突出。
【声音】
保护海丝史迹,体现泉州城市的责任担当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把第一部实体法给了海丝史迹保护,表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责任担当!
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不够,例如文物法等更多是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指导。地方法规将会更细,更有针对性,例如对破坏文物的认定、查处、追责,对管理建设的范围和权限等,会有更多符合泉州本地实际的规定,具备更强的现实操作性。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24个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榜上有名,海丝文化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撑。
一些海丝遗迹的旅游开发,客观上也产生破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强力的行为规范绑住破坏者的手脚!等到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再要解决,当然就晚了。
附1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
2016年立法计划
(一)审议项目(首部实体法):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历史文化保护类。
(二)预备项目:1.泉州市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环境保护类;2.泉州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城乡建设与管理类;3.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保护类;4.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城乡建设与管理类。
(三)调研项目:1.泉州市市区内沟河管理条例,环境保护类;2.泉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保护类;3.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环境保护类;4.泉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城乡建设与管理类;5.泉州市老字号保护与促进条例,历史文化保护类。
附2
泉州18个
“海丝”世遗考察点
万寿塔(石狮宝盖山)、六胜塔(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石湖码头(石狮市石湖)、美山码头、文兴码头(沿海大通道东埔段)、九日山祈风石刻(南安丰州)、真武庙(泉州市区通港西街)、天后宫(泉州市区天后路)、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晋江磁灶镇)、开元寺(泉州市区西街)、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泉州市区圣墓)、清净寺(泉州市区涂门街)、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晋江市罗山街道)、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前)、洛阳桥(洛江、台商区)、泉州市舶司遗址(泉州市区水门巷)、来远驿遗址(泉州市区聚宝街车桥头)、清白源井(泉州市区状元街和东街附近)
□名词解释
实体法:法理学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标准,将法律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
相关报道>>>
10个项目列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计划
首部实体法为“海丝史迹保护”护航
早报讯 (记者柯丽娟)盼了二十年,泉州终于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次主任会议昨日召开,会上讨论通过泉州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计划,10个项目列入其中,《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列为泉州市首部实体法。
据悉,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方面的立法项目建议共128条,经梳理汇总、归纳整理,归并为38条。根据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和建议集中度,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从归并的38条中筛选出22个立法项目,书面征询市法制办等82个单位意见,同时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10月19日,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按地方性法规“有特色、有必要、有成效”和“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要求,在参考公开征询意见结果的基础上,既考虑了初具立法权的立法能力问题,也考虑到立法计划工作要求,即审议项目、预备项目、调研项目的构架问题,对22个项目进行充分研究讨论,提出三大类共10个项目作为泉州市2016年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和首部实体法建议项目《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
2016年立法计划
1.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
2.泉州市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条例
3.泉州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
4.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
5.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6.泉州市市区内沟河管理条例
7.泉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8.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9.泉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10.泉州市老字号保护和促进条例
●体现泉州特色
海丝与中山路 泉州独特名片
“参考省内外设区的市立法的成功经验,地方性法规要着眼于体现当地特色。”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力平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独特的历史名片,中山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泉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有浓厚泉州特色的项目纳入2016年立法计划,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保护体系。
●民意较为集中
10个立法项目 市民广泛认同
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引起全市各界群众的极大关注,共收到泉州网投票239票,电子邮件35份,市直单位反馈回执40份,个人来信1封。《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泉州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泉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10个立法项目都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同,投票数较高或者推荐意见较为集中的立法项目。
●法规较易制定
多个立法项目 人大已有督促
考虑到泉州市初具立法权,初试立法工作,列入2016立法计划的项目应不复杂,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泉州市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条例》和《泉州市晋江、洛阳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都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议案事项,且市人大常委会多次进行督促;《泉州市市区内沟河管理条例》和《泉州市老字号保护和促进条例》调整的法律事项比较单一,相关法规的制定比较容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