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证明 牵出70年前抗战故事
潘侨南70年前的离职证明书和绣章 东南网11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刘淑清 田米 通讯员 刘扬宇 文/图)清秀的眉眼,身着正装,利落短发,在永春县档案馆中,这样一张充满英气的容颜,被定格成黑白的证件照,贴于《翻译官离职证明书》之上。一块镶着黄边的绣章,用繁体字写着同一个名字——潘侨南。 这个潘侨南的离职证明和绣章为何会出现在永春县档案馆,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回国念书 投身抗战当翻译 打开档案盒,一份泛黄的证明书和一块绣章映入眼帘。纸张泛黄卷边,有轻微的虫蛀痕迹,一个方形印章盖于其上,繁体字样的“翻译官离职证明书”清晰明朗。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证明书字面和纸张边缘看,应为一式两份,一份留给潘侨南本人,一份在相关部门存底。 通过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的帮忙,海都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潘侨南的儿子潘宏杰。他说,父亲于去年2月份过世,享年94岁。 据潘宏杰介绍,父亲1920年生于新加坡,一边学英文,一边接受中文教育,祖父在新加坡任企业高管,生活条件优渥。当时,很多人认为国内环境艰苦,极少有人愿意回国。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爱国华侨陈嘉庚号召下,不少南洋华侨回国参加抗战。潘侨南作为热血青年,于1939年回国念书。 回国后,潘侨南先在云南念高中,后考进贵州大学。1944年初,因抗战需要,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到各大高校招英语翻译。当时正在外文系就读二年级的潘侨南,毫不犹豫地报名。因为英语功底好,他被顺利录取,作为远征军,参与抗战一线,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一纸证书 给家人留下念想 遗憾的是,抗战期间,潘侨南在新加坡的父母相继去世。抗战胜利后,他留下来继续完成学业,并与福建的同学一起回了老家永春,在老家的中学任教。 1961年,潘侨南被安排到一所中学当代课老师,“文革”期间被开除,下放到农村。直到1973年才回到学校,继续当代课老师。1981年夏,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入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教师,1987年3月退休。 几年前,潘宏杰带着父母举家迁往广东,鲜少回永春老家谒祖。因家中还留有当时父亲上交相关档案的票据,潘宏杰一直知道有证明书和绣章的存在,却不曾一睹其“真面目”。 早在十几年前,潘宏杰和母亲就动过为父亲找“抗战档案”的念头,并辗转各地寻访,但都无疾而终。得知永春档案馆存有父亲任翻译官时的文字证明,他特别开心,连说有机会要亲自到永春档案馆,再一睹父亲当年的英姿,并通过复制或其他形式,为母亲留一些关于父亲的念想。 |
- 2015-11-26跨越180年清朝诏书长啥样 为何盛赞惠安古稀老人?
- 2015-11-13孙中山近2万字手稿现身泉州 提到对福建婚嫁聘金看法
- 2015-11-03古董村里探“宝”记:章丘一村庄四成村民搞收藏
- 2015-09-1883年前的今天泉州呼吁抵制日货 晋江深沪一收藏者展出史料
- 2015-08-12新版百元钞对钱币收藏影响不大 纪念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