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内涵唱响“海丝”之歌
红房子
“山海梦窗” “红房子”为卷 画出传统砖石山海韵
在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内,一座醒目的刺桐红建筑,被形象地称为“红房子”,这座“红房子”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山海梦窗”。
它是传统的,独特的“泉州红”和“出砖入石”的传统泉州元素融入其中,整座建筑深深烙着泉州印迹。它也是现代的,以现代建筑的线条和材质,以及充满当代气息的表达方式,呈现经典。“红房子”的外在造型从泉州传统大厝建筑优雅平缓的屋顶曲线蜕变而来,表现山形和水形,体现泉州的山海文化。主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欣说,这是以传统砖石的方式呈现山海画意,凸显泉州的海洋文化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红房子”屋顶开有圆窗,可通过飞浮于房子之上的坡道进入,宛若梦境。光影交错,轻柔地洒在红色的地面上,给人以幽静、恬淡的感觉。由楼梯而下,步行而出,庭院的地面已经用整齐的红色瓦片铺好,红瓦片自然地嵌成海浪小漩涡,与旧石材巧妙组织,铺设成一张海岛图画,呼应海上丝绸之路,凸显泉州的海洋文化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王欣的设计团队深入研究有关泉州的建筑元素与闽南文化生活大约十多年。在红房子的设计中,王欣团队提出“以古为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意象与建筑材料赋予诗意的构造与现代的意义,并结合文化的引领与地域的具体生活,探索出一种泉州建筑与园林的新范式。
未来,“山海梦窗”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的艺术展览中心,越来越多的展览将在此举办。
绿房子
“山园” 将废弃建筑改造为会生长的“山园”
在“帆影”主雕右前方,是一座造型十分特殊的“绿房子”。这座“绿房子”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设计,取名为“山园”。该建筑穿着一件缝满了“口袋”的“军大衣”,这些“口袋”里种满了绿色植物。进入内部,就像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空气中带着植物的清新。整座建筑似山非山、似石非石,似山似林、似景似物,恰恰凸显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核心概念。
“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它是一座停建的建筑,只有楼板和柱子,充满了荒芜感,让我产生了‘顺势而为,无用之用’的想法。”这是山园的设计师朱锫对“绿房子”最初的构想。
这座两层建筑的表面,已经被绿植所覆盖,新的绿植还在源源不断地植入。一楼的小空间间隔与“有天有地”的设计,仿佛闽南传统的院落;走上二楼,通透的空间四面来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皆有风景入目。朱锫的期望是,在未来,从外观上,这就是一座用树木和花朵堆砌和裁剪而成的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绿色假山”。在不设门的开放性空间里,来客们可攀爬,可穿越;可远望,可窥视;可在其间游走,也可在遮阳下休憩。“用绿色植物代替岩石掇山,体现了自然之美”。
“在这种理念的运作下,山园就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抽象形体,但又似山非山,似石非石,似山似林,似景似物,表达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充满了艺术的惊喜。”与此同时,通过小院落、通透空间等设计,朱锫让建筑很好呼应了泉州较为炎热的气候特征,绿色植物随着四季的繁茂衰败也为建筑赋予生命力。它可以是一处生态实验基地,是儿童观察自然、接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如今,“山园”承接了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管理中心的工作。游客们可在“山园”内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的总体规划沙盘以及宣传片。
□本报记者 杨婷婷 陈智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