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孩子们朗诵《朱子治家格言》,很多私塾坚持小班制,希望能因材施教
私塾:只诵读经典 先不必解其意
国内私塾的兴起,与上世纪90年代,保护传统文化的潮流关系密切。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的提案,呼吁借此保护传统文化。
而1996年,在台湾推广读经尝到甜头的王财贵,开始到大陆推广读经。他是新儒学大师牟宗三的弟子。十余年间,他在大陆开办读经讲座一千多场,不少堂主也是受其影响,才开办私塾。
目前,“福建私塾联谊会”的会员有福建各地的私塾堂主和老师约百人。
联谊会秘书长力禾介绍,总体来说,福建省内私塾的数量并不算多,在广东,仅梧桐山一处,就有数十家私塾,北京香堂、湖南娄底也有类似情况。
因为私塾多各自为战,也缺乏统一管理,全国私塾数量一直没有明确统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2013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原因,比重排前四位的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进度过慢”、“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孩子厌倦学校生活”。
在私塾堂主李月看来,私塾“更像是一种对教育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