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课堂有助于孩子学习闽南语
样本篇
2011年,晋江市陈埭镇溪边民族小学率先开设了闽南语课程,今年9月,晋江陈埭镇19所小学一、二年级以及1所幼儿园的学生也开始学习闽南语课程。1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溪边民族小学,听孩子们念起了闽南童谣。
现场:四川学生入校5年 会听会讲闽南语
“铃……”15日上午,陈埭镇溪边民族小学的下课铃声响起,几个小学生跟着叶宝玲老师来到操场边的长廊,打开《阮学闽南话》,跟着老师念起闽南语童谣。听他们纯正的发音和自信的脸庞,你很难想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自泉州市以外的地方。
“你好,我是溪边小学的学生。”四川姑娘颜慈不仅能用闽南语自我介绍,还能和记者简单聊上几句。原来,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五年级,她每周都有闽南语课,5年下来,已经学了不少闽南语。她的好朋友李思懿是重庆人,闽南语也说得和她一样好。“我们上次还一起上台说闽南童谣呢,我们俩演的是火鼎公婆。”正说着,二人一边念着童谣,一边跳了起来。
“2011年开设闽南语课时,确实遇到不少困难,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来泉务工人员的子女,最难的就是让他们保持学闽南语的兴趣。”叶老师说,学校共有18位闽南语老师,每周上一节闽南语课。这5年下来,老师们不断摸索教学经验,想尽各种方法保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形式更多样,如让本地的孩子先用闽南语表演情景剧,再教情景剧里出现的闽南语。课堂外,则以念童谣、做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以肢体律动帮助记忆。
初衷:外地孩子融入环境 本地孩子传承文化
从2011年开始,溪边民族小学就面向全校开设了闽南语课程,并且自编教材《远古的声音》,2012年又新编《牙牙学语闽南语》上下册,开启了学习闽南语课程的先河。每学期末,学生还可报名参加等级考试,成绩由一级排到五级,通过的学生可领到《等级证书》。
谈起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初衷,溪边民族小学的老校长郑瑞标说,2011年溪边民族小学的外来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90%,这部分外来学生既包括除晋江以外泉州地区的学生,也包括来泉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这里,如果不会说闽南语,或许是一种遗憾。”郑瑞标说,晋江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说闽南语,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融入这里的环境,便萌生了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念头。
郑瑞标发现,不少在晋江长期工作的外省人都会说闽南语,反而是晋江本地的学生很少说,基本都用普通话交流。让闽南的孩子传承闽南文化,这也是他希望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