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林握住22年未见的儿子,激动得流出眼泪,妻子也紧紧地靠在儿子身上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邵珣 田米 通讯员 庄伟颖 文/图)看着打扮时髦、阳光帅气的余晶走了进来,黄月琴再也忍不住,一个箭步扑上去,紧紧把他搂住。
昨天上午,在泉州台商区洛阳边防派出所内,从江西老家赶来的余华林、黄月琴夫妇俩,在寻儿22年后,终于找到当年仅2岁就被拐的儿子。
在泉州生根落地的余晶,更倾向留在泉州,对于亲生父母,他说,今后会多走动,多联系,一样也会叫他们爸爸妈妈。
“孩子成年了,我尊重他的选择。”余华林说,他曾经往最坏的方面想,现在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站在面前,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现场:生母还化了妆 奶奶下跪致谢
为了见到阔别22年之久的儿子,余华林一家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黄月琴穿着一条入时的大衣,脚穿一双擦得干干净净的长筒靴,还化了妆。
早上9点半,当大家还在二楼会客室等待时,黄月琴却坐不住,跑到一楼大厅,踮着脚往门外看,每进来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她都仔细打量着。
“我太想见到他了。”黄月琴说,余晶被拐后,她和丈夫又生下一儿一女,但每当想到余晶时,就会捧着他小时候的照片反复看,不停地哭。
当余晶出现在派出所时,黄月琴一眼就认出来,哭喊着扑过去,紧紧搂住儿子,激动的她几近昏厥,余晶的父亲、爷爷奶奶也都哭成一片。
太过突然,余晶一开始显得有些局促,回过神后,他安慰母亲不要太伤心。黄月琴的情绪稍稍缓和,但一只手还是死死抓住儿子,不肯松手。
看到眼前健康帅气的孙子,余晶的奶奶激动地向他现在的家人下跪致谢,“谢谢你们,这20多年来把他养得这么好,没让他吃苦,谢谢了”。
回忆:生父曾被告知 有人盯上孩子
“那一天是1993年农历五月廿四。”余华林回忆起那个“天塌下来”的日子。
余晶出生于1991年9月,早在他出生前,余华林夫妇就到石狮一带的服装厂打工,儿子出生后,夫妻俩将他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由于余晶生了一场大病,折腾几个月才病愈,余华林便决定,举家搬到石狮。之后,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但灾难却降临了。
余华林说,事发前几天,还有人警告过他,说有人盯上他家的孩子,让他务必小心,“当时我大意了,觉得那么多孩子,我家里人又多,这样的事不至于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没想到,那天,爷爷外出买菜,余晶跟在后面出门,就再也不见了。
和妻子整天以泪洗面不同,余华林没有给自己太多自责的时间,他把余晶的照片全部找出来,成批量去翻洗,附上寻人信息。“那个时候我们连电话都没有,联系方式留的还是我打工那个厂老板的电话。”他说,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街上发照片,差不多走遍泉州各个地方,各种方法都尝试过。
2009年,在女儿的建议下,余华林通过宝贝回家网站,将儿子余晶的信息放到网上寻找。
养父母:对小孩非常好 也曾挣扎说不说
在余华林苦苦寻儿的那段日子里,余晶的养父母,也陷入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尤其是眼看着余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余晶被收养后,生活在洛阳镇,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家庭幸福美满,从小到大几乎没吃过什么苦,但他也有心结,因为总会有一种声音,说他是捡来的,而养父母总是告诉他,不要听人瞎说。
“确实一直有人这样说,但大家都没有怀疑过,他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也很挺,跟我们几个姐妹都很像,而且爸妈对他太好了,比我们几个都好。”余晶的姐姐说,父母亲长期在海南三亚、上海等地做生意,小时候几个孩子都会吵着要见爸妈,但爸妈只带余晶一个人去玩,让三个姐妹都很嫉妒。
瞒了20年后,随着有人过来攀亲做媒,打听家庭状况时,关于余晶是被抱养的声音又多了起来。
“其实我自己都不相信,直到爸妈亲口告诉我,我才不得不相信。”余晶说,一年前,养父母对他讲明一切。当年,一对夫妻抱着余晶给养父母,男的说他是当兵的,不能二胎,想把孩子送给他们,并要走1000多元当路费,养父母看这个小孩很可爱,不哭不闹便同意收养。
之后,养父母建议余晶寻找亲生父母,但找与不找,还是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今年11月,余晶的妹妹同样通过宝贝回家网站,发布余晶的寻亲信息,并到洛阳边防所进行采血。12月23日,DNA比对结果出来,余华林终于找到阔别22年之久的儿子余晶。
相关报道>>>
身上的印记 帮被拐的他找到亲人
父子同在网上寻亲,孩子头上双旋、耳上有小孔,成了23年后相认标识
失散23年后,母子相拥而泣。
头顶两个头旋,双耳上各有一个针孔状小孔,这是25年前汪哲(化名)出生时父母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被拐23年后,这些也成了他与父母相认,作为验证骨肉亲情的唯一记号。
汪哲现在居住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方村,他的亲生父母是江西九江人。汪哲两岁被拐后,20多年来他们难有交集。今年他们巧合地在宝贝回家论坛上一起发布寻亲帖子,帖子上描述汪哲的这一身体特征,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对方,昨天上午一家人在洛阳边防派出所重聚。
□早报记者 许奕梅 戴晓晖 文/图
儿子被拐 冲洗近千张照片分发
汪哲本姓余,他的父亲余华林是江西人。1993年,两岁的汪哲和大他一岁的姐姐跟家人来到石狮,爷爷奶奶在工地附近开饭馆,父母在服装厂打工,生活虽清贫,倒也和睦、安稳。而农历五月的一天,一切的美好都被打破。
那天早上7点多,还在厂里睡觉的余先生被亲人叫醒,说汪哲不见了。原来汪哲及姐姐和爷爷奶奶一起睡,一大早老人起床后,奶奶出去帮人洗衣服。汪哲自己醒来后默不作声,见爷爷要出门买菜,便悄悄跟在后面,再也没有回家。
听说孩子不见了,余先生一下子蒙了,四处寻找并报警,还在报纸上发寻人启事,但都没有孩子的下落。
随后余先生翻出儿子出生后给他拍的照片,从中挑出一张儿子快周岁时给他拍的艺术照片,他冲洗了近千张,在每张照片背面都写上他打工的工厂老板家的电话和名字。他满大街四处分发,希望看到他儿子的人提供线索。
宝贝回家志愿者和团圆的一家人合影
团聚后母子露出幸福的笑容
找到疑似人贩 却问不出孩儿下落
余先生心中的希望一次次被无情现实击碎,他们一家关了饭馆,辞去工厂的工作,沉浸在痛苦中。
事发后有人告诉余先生,孩子被他的一个老乡抱走。余先生清晰地记得,1993年端午节那天,房东曾告诉他母亲:有个人来看你们小孩了,可能想把他抱走,要小心。当时余先生也吃了一惊,想把儿子早日送回江西他外婆家,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拐了。
余先生在四处打听时,附近一个女工告诉他,看到一个男子给他儿子买了一块发糕,并把他带走。根据她的描述,余先生估计这个人贩子是来他家饭馆吃过饭的一个江西老乡。
余先生赶回江西,找到那老乡的家,并多次上门打听他的下落。孩子丢失四个多月后,余先生和他的侄子在江西南昌火车站见到这个老乡,把他带回家乡的公安局。
“从南昌到九江有上百公里路程,我们在旅馆睡觉,都要整夜守着门窗,怕他逃跑。”余先生说,好不容易把老乡带回当地公安局,经过一番询问,老乡始终没有说出孩子的下落。
亲生父亲亮出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父子同在网上寻亲 身体特征帮大忙
找不到孩子,余先生始终不愿放弃。1995年余先生回到石狮,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四处打听孩子音信。
2009年,余先生的大女儿了解到“宝贝回家”这一寻亲网站,使用各种寻亲方法都无果,他们尝试在网站上发布寻人信息。今年他们还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帮助下,报名央视寻亲栏目《等着我》,没想到今年11月,一个叫汪哲的小伙子也登录“宝贝回家”,结束他们这么多年的寻亲路。
汪哲说,这两年养父母在帮他找对象时告知他的身世,说是1993年一个男子将他抱到养父母打工的工地边上,希望养父母收养这个孩子。养父母见孩子模样可爱,不哭不闹,便把他收下,并有意将孩子当天穿的衣服保留下来。
多年后,养母看到拐卖专题的电视节目时,意识到孩子可能是被拐卖的,便主动鼓励孩子寻亲,还让自己的亲女儿帮汪哲一起寻亲。
在汪哲填写的寻亲信息中,他特殊的身体特征与余先生描述的一模一样,余先生提供的小时候照片也极其相似,志愿者一眼看出他们很可能是一家人。12月23日,在洛阳边防派出所民警和志愿者帮助下,汪哲和余先生的DNA比对成功。
“我好几次送货到洛阳一带,万万没想到孩子就住在这里。”回想起曾经几次与儿子擦肩而过,余先生十分感慨,但是能重拾这份亲情,大家都很欣慰。
志愿者曾女士说,现在福建省有700多名“宝贝回家”的志愿者无偿为寻亲的人提供帮助,她呼吁有需要的人登录宝贝回家志愿者QQ接待群1840533和宝贝回家寻子网。
来源: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