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核心提示
日前,一场“多学科视野下的儿童哲学研究”研讨活动在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儿童哲学被运用到语文、数学、综合实践等多门学科,碰撞出了“思”的火花。小学生究竟是怎样学哲学的?学哲学对于孩子们有何影响?记者走进学校一探究竟。
□本报记者 曾聪虹 林劲峰 通讯员 蔡国清 文/图
课堂渗透哲思 启发学生思辨
“这幅《墨梅图》构图清新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乾隆皇帝在画中题诗,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在丰泽第二实小六年级四班的一堂《墨梅图题诗》语文课上,王妤娜老师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乾隆题诗与诗意画意相融合,画格、诗格、人格浑然一体;有的认为乾隆题诗破坏整幅构图,是画蛇添足……同学们还各自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辩论是哲学思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启发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从正反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王妤娜老师说,这堂课在诗文品析之后,组织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仅是语文课堂,数学课堂也充满了“探究”和“思辨”的味道。在一堂《分数应用的复习》数学课上,王唯捷老师把“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运用到了分数应用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启迪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丰泽第二实验小学,儿童哲学被运用到多门学科中,开展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儿童哲学教学方法,是我省首个将儿童哲学应用到教学中的学校。
内容通俗易懂 遵循儿童心理
“哲学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小学生能理解吗?”“连老师都一知半解,怎么教给学生?”“学哲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面对种种疑问声,儿童哲学专家、福建师大教育学系主任张荣伟教授表示,儿童哲学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哲学不同,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哲学,是一门运用于教育中,训练和发展具有较高水平的、熟练地思维推理和思维判断能力的学生的哲学,它把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孟等伟大先哲们的哲学思想简化到孩子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水平,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儿童的思考,让他们在集体探究、讨论中自己找到答案。
“教儿童学哲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儿童认识世界和独立思考。”在张荣伟教授的指导下,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构儿童哲学教育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以“儿童哲学”教育为中心枢纽,把改革多学科课堂教学,提升儿童思考品质作为重点,将发展儿童哲学专题特色课程为抓手,通过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论体系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开展。
播下思考种子 代表课改方向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不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而是善学、善思、善于创作生成的学生。”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赖艳梅表示,通过儿童哲学教育,老师在学生心中播下善于思考的种子,引导孩子懂得质疑、猜疑、解疑,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创造力的人。
据悉,从本年度开始,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启了“全盘整合”策略,整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模式,将学科知识和儿童哲学紧密相连,以“思”为核心主线,开发“主题式项目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理念,开启儿童在学习中好思、好学、好问的哲学天性,构建独特的“思”文化特色课堂,为高效课堂服务,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新一轮的提高。学校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哲学引领发展。
“一切改变从探索开始。学校的积极探索是有益的实践,从小启迪孩子的哲学精神、探究理念是很有意义的,代表着新课改的方向。”省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郭少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