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古城区如何改造 建议:调动原住民“共造”

2016-01-21 09:07: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前店后家”是聚宝城南万寿路口的主要建筑模式

东南网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两会报道组)“中山南路是鲤城很好的发展空间,但与那里的闽南建筑风格不符的是大量存在的五金或电动车店,鲤城应好好规划,看看业态创新和古城改造怎么结合。”昨天下午,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在鲤城代表团和代表们的交谈中,说到了古城业态规划问题。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千年古城 家园共造”的畅想,如何见人见物见生活,如何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让百姓参与共建共享、共管共治,海都会客厅前日邀请了6位嘉宾进行探讨。

泉州探索建立“千年古城、家园共造”管理机制,古城保护成为热点话题。古城的百姓怎么想?有什么期待?

拿西街来说,25岁的西街住户杨先生认为,西街的保护和开发不均衡,从钟楼到新华路十字路口一段游客多,原住生活味道淡;西段游客少,保留了较多的原住民生活。如果能把两者区别规划,并对游客进行引导,不仅能较好保留西街东段的市井文化,也能让西段重新繁荣。

带着大家的问题,海都记者昨天走访了古城,也在两会会场问计委员、代表。一起去看看。

中山南路

它曾沦为建材仓库 今成电动车集散地

中山南路曾十分繁华,是连接晋江南岸和泉州古城区最主要的通道。现在从中山中路往中山南路走,越往南,人越少,电动车店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店面。

“以前就一座桥通两岸,生意自然很好,后来桥越来越多,走的人越来越少,现在除了群众牛肉店和远芳小笼包外,几乎没什么陌生人来逛了。”王女士家住中山南路,开了家食品店。她说,这里的店面一般按间租,一个月一般两三千元,“即便让以前的店铺都搬回来,也不能变繁华。”

远芳小笼包名声在外,如今由一群泉州阿姨打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可热闹了,什么店都有,以前南门外的人婚丧嫁娶都要到这里采购。”63岁的吴阿姨边切姜丝边讲。最想老街如何改变?吴阿姨说了一半突然来了句,“车开进来了也没地方停,这里只有两个车道……”

侨光电影院如今有了新名字——侨光文创园,工人们正在做水电铺设。对面一家乐器店的店主郑先生今年56岁,“2000年后就逐渐没落了,现在踩街都不从这里过了。”郑先生说,最没落的是2002年和2003年,这里很多店铺沦为建材仓库,白天也大门紧闭。“2013年左右电动车多了,加上禁摩,租金又便宜,这里便成了电动车买卖集散地。”

什么样的中山南路能再次繁荣,留住人?“听说上世纪50年代前顺济桥是木桥,现在老桥只剩桥墩,如果能重建当年的顺济桥,也许能成为老泉州人的精神家园和游客回味古城的最佳去处。”老郑畅想道。

城南片区

改造审批手续繁琐 老宅产权也是问题

“聚宝城南”闽南文化生态园最初的改造实验区,选在万寿路路口数十米长的一段,大都为“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临江街道新桥社区前不久在这段路进行了居民意向摸底。

社区黄主任说,居民的改造意愿分为这么几类:有的因房屋老旧,无人居住,同时如果产权比较明晰,共有权人少,改造时征求意见,房主很快就答应了;有的房屋业主与租户已签订数年租约,在产权人多的情况下,对改造可能出现不统一的意见;也有房屋还有产权人自己居住,所经营的店铺是主要的谋生手段,一旦改造需要暂时歇业,又恐影响生计。

立面改造试验段在操作过程中还遇到审批手续困难的问题。翻建改造前,居民要到档案部门调取房产的原始土地产权证明。因为这里曾属于晋江地区,居民可能还要跑到晋江市档案局。“有时候办手续需要跑好多趟,我们只能是他们需要什么手续尽量提供。”社区黄主任说,现在不时有居民前来咨询改造事宜。

聚宝街34号居民王先生是老住户,他说,坦白讲,很多居民希望能把老房子推倒,盖新楼。可是政府不允许,那么改造就成了众人的事,大家都在观望。82岁的杨慈爱阿婆独居在聚宝街17号,她还记得海都记者帮她修缮漏雨的房屋。老房子如果有改造的机会,她挺同意的。不过,阿婆也有顾虑,老宅产权复杂,有的共有权人在厦门甚至上海。平时用不着老房子,要改造时大家都要来发表意见。

城南片区也有率先进行老宅改造的案例。青龙巷53号住户林先生,五六年前就自费30万元,修缮了清末建造的老宅。林先生说,老宅改造费用特别高,30万元就更换了屋顶、墙壁和红砖地面,师傅还是专门从惠安请的。现在成了老宅改造的典范,时常有人来参观。

【会场声音】

保护古城是泉州800多万人的职责

昨日下午,鲤城区委员小组、中共、经济、工商联(一)的小组讨论。

魏文枢委员说,他看了昨日海都报的报道后,觉得“报道很棒”。古城保护,第一是人,应成立管理机构;第二是钱,古城应理解为整个泉州800多万人的资产,而不仅仅是鲤城区30多万人的。他建议设立“鲤城区老城区保护基金”,统筹集中全市乃至全社会力量来帮助古城建设。同时,应尽快落实鲤城区老城保护规划。可以学习金门经验,调动原住民“共造”的积极性。金门很多古厝出让使用权,改造后,变身民宿。这种模式是产权不变,使用权变,业主拿出20至30年的使用权来招商。

黄志煌委员表示,没有古城,就没有文都。上世纪90年代东街改造后,表面上沿街很漂亮,后街就不行了,破烂不堪,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市政设施没有跟上去。老房子功能不足,没有洗手间,导致一些人不愿意住,搬走了。很多人在鲤城上班,其实住在丰泽。老城区里,40岁以下的,很多是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一些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可以拆了,留出空间。核心区内,有历史价值的,要请专家来加固、翻修,政府补贴;核心区外,允许适当加层。

陈舒委员建议,在西街开元寺片区周边,可以引入一些宗教用品、泉州工艺品如瓷器、石雕、茶叶等,可以给游客提供伴手礼,也可以带动人气,吸引原住民回迁。一些没保护价值的房子,可以用评估入股的方式,组成旅游公司管理。还有一些没有保护价值的,可以拆掉,搞成广场,搞成庙会、博物馆等。旅游公司发展好了,还可以上市融资,继续发展。

听完委员们的建言献策,泉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翁祖根表示,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泉州文化和古城的保护。像有的委员说的,保护古城不只是鲤城30多万人的职责,也是泉州800多万人的职责。保护古城也确实要找人做,找钱做。人还要有闽南文化积累的人,才能搞出闽南古城的文化。古城的保护要及时,不要等到想保护时却来不及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