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晚,南安英都,近万市民参与一年一度的“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迎丁留丁。
□东南早报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文/图
烟火绚烂,爆竹声声,“灯龙”所到之处,尽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景。16日晚,南安英都,近万市民参与一年一度的“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迎丁留丁。
16日晚,共有26个灯阵参与游灯,包括26个自然村、角落,参与人数8000人左右,游灯全程近5公里。游灯包括供天、敬神、缚灯、会灯、迎灯等10个程序,整个过程持续四个半小时左右。
英都“拔拔灯”早已声名在外,至今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敬天公之余,英都人组织游灯,结合迎神,穿插大鼓吹、车鼓舞、花鼓唱、“邰狮”等活动,走街串巷,载歌载舞,进行一场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游乐活动。
“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状似拉纤,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拔拔灯”市级非遗代表传承人廖榕光介绍,“拔拔灯”是由古人在冬闲时的自娱自乐演变而来的,早前英都英溪船夫逆水拉纤行舟与自然拼搏,“拔拔灯”就是沿用了这一形式,后船夫改观灯为游灯,将静态变为动态。
“这样才热闹,有年味,每年我们都会赶回来参加。”董山洋顶灯阵的洪远强虽是英都人,但自小出生、成长在云南,近年来年年和家人一起赶回来参加“拔拔灯”,今年更是带着新婚的妻子一起回来抢“灯首”。被选为“灯首”对他们来说是至高的荣耀,必须是一年之内结婚或添男丁的人才有资格竞争。抢到“灯首”意味着有资格抬“仁福王”的神轿,还有资格在自家门口设供桌,在游灯时让“仁福王”的神轿停下来,上香许愿,称为“留灯”、“迎灯”,寓意迎丁、留丁。
“灯首”站在灯阵第一位,肩负粗大的绳索,腰缠厚实的竹竿,负责调节整个灯阵的速度。“灯绳上约50公分束一盏灯,灯阵的长短视该房份人丁多少而定,灯阵长挂的灯龙就多,显示该房人丁兴旺。”廖榕光解释,“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古人很敬畏天,认为敬天是敬畏自然,每年正月初九敬天祈求风调雨顺,添丁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