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车间 每年节省工资1000万元 不止纺丝车间,该公司的包装车间也实现了全自动化。在包装车间里,六轴机器人挥舞着双臂,一丝不苟地重复着抓丝锭、装箱、置隔板、码垛等规定动作,7条全自动化包装线有序运行着,一会儿功夫,旁边已是整齐排列的成品。 据介绍,改造前,每条包装线三班倒需要56名工人,包装过程中,需要人工不停来回搬运丝锭,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坏;改造后,不仅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而且节省了55%人工,7条包装线每年还可以节省人工成本工资约1000万元。 “机器换工”不仅助力百宏“智造”升级,也推进了百宏提质增效。陈阿斌帮记者算了一笔账: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相当于3个班的人力,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用工成本;机器人严格按照设定好的程序作业,包装更为精准,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毛丝、碰伤、油污、混批等现象,从而提升产品品质;机器人操作迅速敏捷,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我们共计划安装13条自动包装线,目前已经有7条投入运行。等全部安装完毕后,包装车间的工作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记者了解到,在去年5月全省工作检查时,百宏的自动包装线是1条,发展可谓神速。 “机器换工” 实现产业逆势突围 2015年,当不少纺织企业已经开始“过冬”,百宏却实现了净利增长。正是因为,在过去一年多里,百宏加快“数控一代”推广应用,响应“泉州制造2025”号召,采购先进设备进行了智能化工厂改造。而市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引进的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成功帮助百宏解决了产品后道包装的问题,缓解了其用工难题。 “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以及劳动力持续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纺织业的内生动力必须要不断增强。”百宏聚纤总裁吴金錶指出,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减员增效、缓解招工难的有效途径,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机器换工”的大幕。特别是目前,纺织服装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工艺的优化不足,通过“机器换工”提高产业管控一体化应用程度,尽早尽快地提升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许雅玲 张九强 文/图 |
- 2016-01-24泉州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纵深推进:研发新品种100多个
- 2016-01-15泉州7家企业入选省级试点 智能制造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 2016-01-06意向订单金额110亿元 泉州智能制造市场走俏
- 2015-12-17创新型产业集群“泉州答卷”引人注目
- 2015-12-17康涛带队调研“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