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城南聚宝街:万源古厝 乡韵四溢
2016-03-11 09:58:2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万源古厝”是清末商人陈乔木先生的旧居。他乐善好施,捐资兴学,以淳朴严谨的家风教育后人;该建筑匠心独运,是特色古建筑的活样本。

这座三落的古厝,是目前南门聚宝街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古厝原主人陈乔木曾是泉州城南屈指可数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捐资兴学,以淳朴严谨的家风教育后人;该建筑匠心独运,是特色古建筑的活样本

万源古厝后落是一座中西合璧兼具阿拉伯风格的二层建筑,匠心独运。

聚宝街,曾经的繁华已经沉入岁月的烟波。这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如今静谧地处于泉州城南。卷起时光之帘,老巷老宅依旧在缓缓述说着令人着迷的故事……

□通讯员 水土 文/图

保存乡韵的老厝

老街多老宅,老宅多老人。春日的暖阳透过古老的凤凰木,斑驳的影子散落窄窄的马路上;阿拉伯风格的窗棂长长地沉默着,从破落的木栅栏里依然探出头来的春花开得正艳;零星的游客不知从何处来,在一片杂乱的宁静中无所适从。只有等待顾客的老阿婆在自家的木门前打着盹,有时会主动地用闽南话对偶尔驻足的游客念叨着“南门兜、挤烧包,挤不能过路角头”;载着米和水果沿街叫卖的老阿伯踩着三轮车每天从比邻相挨的大厝前熟视无睹的经过;正襟危坐青石板上的老阿公专心地厮杀于“楚河汉界”……千年已过,铅华洗尽,聚宝街,时间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

沿着聚宝街往南,经过车桥头十字路口从古老的打铁巷步入后山社小巷,“万源古厝”在一片老宅中让人眼前一亮。门口高悬的两盏红灯笼发着暖暖的光,古色古香的黑木大门总是虚掩着,似乎永远在等着自己的客人。

这座三落的大古厝,是目前南门聚宝街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前落、中落是建于明末清初近300年历史的红砖古厝;后落是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落成于上个世纪初。推开古厝的门,满庭花木,楹联书法,古音缭绕,一派生活的气息扑鼻而来。你兀自揣出手中的相机,狂拍也罢,驻足也罢,等你感慨老厝保存如此完好的乡韵,并急着寻求答案时,猛然瞥见笑意盈盈的主人早已站立在屋角,没有扰乱你的惊讶和好奇,却热情地递来一杯热茶,引你继续参观。

1938年初,为纪念陈乔木四弟结婚时的全家合影。居中戴瓜皮帽者为陈乔木先生,第三排右六位为陈乔木长子陈朝宗。

城南屈指可数的富商

“万源古厝”是清末商人陈乔木先生的旧居。陈乔木字禹亭,是当时泉州城南屈指可数的富商。陈乔木老先生年轻时家境贫寒,靠给人帮工积攒了一点资金后开办了“真裕源”字号米栈,颇具盛名。而后长子陈朝宗先生开始拓展“南北干货”的生意。生意鼎盛时,乔木先生购置了中山街、聚宝街的多处店面,其中就包括这处红砖古厝。红砖古厝在家业兴旺时由泉州商会赠送金匾“金万源”,后来当地民众习惯将这座古厝称为“万源”。

据陈氏后辈们回忆,陈乔木先生身材高大魁梧,勤劳节俭,豁达随和。每天清晨乔木老太爷总是亲自洒扫庭院;伙食并不特别讲究,每顿是“三大海碗”的稀饭;修建古厝后落时常常亲自搬运沙土以节省开支。陈乔木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即便是在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陈家的生意停做生活处于经济拮据时,只要城南“八舍后尾”巷的搬运工人有求于他,他都会解囊相助。新中国成立后,陈乔木响应国家公私合营的号召,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资产在安溪湖头参与了冶炼厂的创办。陈乔木只上过两三年的私塾,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他捐资兴学,曾经担任泉南城区的百年老校振兴小学(现鲤城区实验小学)的校董。他培养四个孩子均上了大学,陈家的后辈们至今传承了乔木老先生的书法爱好和特长。

在古厝的后落的门上悬挂着陈乔木先生留下的一副对联:“安分读书恪守太邱遗训,省身克己长留颍水家风”。意在提醒后人,珍惜现在,善待一切人和事。

木质房梁,雕刻精美,古色古香

特色古建筑的活样本

陈乔木去世后,儿孙们继承了旧居。据古厝居住的陈家后辈回忆,曾祖父手上建起的“万源古厝”的规模比现在大得多。尤其是后落的两层楼可谓匠心独运。采用的是中国式的屋顶,西欧建筑的外观,阿拉伯式的窗棂,建筑风格有独到之处。

当年建筑屋顶的排楼两端还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两尊石狮子,排楼中间雕刻有地球仪,并有雄鹰立于地球之上,建筑设计体现的是房屋主人的眼界和抱负。这座二层楼房以泉州传统的红砖砌成。墙上雕刻有各类精美的图案。

陈乔木的孙辈陈基立老人印象深刻的是“乐贤”“积善”这样的字楣,体现的正是父辈们从小教育的人生态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爱乡的陈乔木先生主动将城南这座最高最好的房屋让给解放军作为驻地,家属们烧水送茶,陈家和解放军结下深厚的情谊,传为佳话。目前留下未拆的这片三落院子,在陈氏后人不停地拾掇下,成了泉州城南聚宝街不可多得完整的泉州古宅民居。逢年过节,四海谋生发展的陈氏后人团圆相聚于此,祭祀祖宗聊叙亲情,孩子们听着前辈的故事,恍惚看见古刺桐聚宝街的浮华烟云。古厝乡情让人向往而不能忘。

谈笑间,历经300年风雨的古厝不可避免的老化了。2009年,陈氏后人发现,古厝木梁被虫蛀得厉害,承重系统也遭到破坏,屋顶瓦片破损,下大雨会漏水。陈氏后人商量,集体出资从洛江区罗溪请来一位80多岁、经验丰富的古厝老师傅,按照木料、瓦片原来的规格大小,选相同的颜色进行修缮,并拆掉早期老化线路,重新统一布排。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但是,这几年万源古厝这样的修修补补变得越来越频繁。在陈基立老人的指引下,笔者看到后落的两层楼已经出现地基下沉,房屋倾斜,墙体开裂的现象。陈乔木的孙媳谢淑惠老人现如今还居住在二楼,她说,只要有大车从泉州大桥上开过,就会引起楼板的晃动,已经晃动得越来越明显了。陈家的后人商量着再次保护好这座古建筑,请来的工匠勘查后给出500万元的修缮报价,这对陈家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保护古厝成了陈家老人们的一个心结,他们也希望能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群策群力保护好“金万源”这座难得闽南古民居。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洋溢在“万源”古厝里的这份古色古香的闲适与宁静在现代城市里特别难得。64岁的陈基立从小生活在这里。古厝厅堂挂着他的许多墨迹,形体端秀,骨架劲挺,为这座老房子增添一份古韵。陈基立说:“古厝乡情,在这老宅里生活是他晚年最大的幸福。”80岁的谢淑惠老人嫁到陈家,在古厝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她说,“住在这里很温暖”。而对更年青一代的陈春胜来说,坐在天井的石桌上泡茶,透过屋顶翘起的燕尾脊,看着蓝天白云,听着古曲南音,十分惬意。陈春胜已经数不清有多少熟悉或陌生的人不经意地“闯进”古厝,有多少媒体到访过古厝。来的都是客,陈春胜从来不懈怠任何人。对他来说,保护古厝不仅是在守护祖宗的一份家业,现在也多了一份情结、一份责任,希望尽陈家之力保护下的“万源”古厝能够成为聚宝街众多亟待修缮保护的特色古建筑的一个活样本。

万源古厝曾经的繁华已难寻踪迹

令人牵肠的古厝隐忧

推开两扇厚重的木门,走进“万源古厝”,陈基立老人和谢淑惠老人感慨:这一带本有不少古厝大院,但有的都已成残垣断壁荒草丛生,有的为了居住方便,一些古厝早已翻建为现代楼房。而周围见证过古厝鼎盛时光的街坊邻居或已经作古或被儿女辈接走。曾经的繁华已难寻痕迹,让来人无从猜测这些大宅门里曾经的生息繁衍。

坐在“万源”古厝的天井下,沏一杯香茗,关于古厝和街坊邻居的前尘往事就像从聚宝街上古老的凤凰木洒下的阳光,点滴地涌上陈春胜的记忆。陈春胜告诉笔者,这二三十年来,周边一带开建了许多现代高层建筑和路桥,或许由于共振等方面的缘故,“万源”古厝的地基和承重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一些外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断裂和下沉。

古厝不远处林立的高楼和日渐逼近的机械声,让陈家后人在闲庭看月间,多了一份隐忧。

万源古厝内有300年以上历史的古井古花盆

受陈乔木老先生和家训的影响,陈家后人勤练书法。挂在古厝厅堂里的书法作品为这座老房子增添一份古韵。

万源古厝是目前南门聚宝街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距今300多年历史。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