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海漂垃圾 守护碧海银滩
全市海岸带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治理前后对比(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近年来,泉州市海岸带“脏、乱、差”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海漂垃圾治理行动被提上议程。
从去年4月起,在市政府的部署下,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以及鲤城区、沿海各县(市、区)联合发力、多措并举,在全省率先打响了“治理海漂垃圾,守护碧海银滩”保卫战。经过一年的治理,全市海岸带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建立“五大机制”
从根本上治理海漂垃圾
“海漂垃圾是指漂浮在海面或者堆积在海滩、海岸的各类垃圾,不仅破坏了海岸带景观,而且随海流运动四处漂散,严重损害海洋生态环境。”从去年4月起,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岸线海漂垃圾治理行动,对541千米海岸线开展为期三年的海漂垃圾治理行动,范围包括近岸海域和海岸线向陆一侧200米的海岸带,以及晋江入海口至金鸡拦河闸上游100米的晋江流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海漂垃圾问题,泉州市探索建立了“日常清理、属地负责、部门协作、资金保障、考核考评”五大机制。其中,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指导渔港、渔船、近海养殖、海洋工程等产生垃圾的治理,以及泉州市海洋生态敏感区海漂垃圾治理示范点治理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负责每月开展海岸带环境卫生考评工作。
在经费保障上,2015年至2017年,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海漂垃圾治理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海漂治理奖补等。沿海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按照非经营性大陆岸线5万元/公里·年(含转运费用)的标准,每年将辖区海漂垃圾治理日常经费纳入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去年6月至12月,仅市、县两级财政就投入海漂垃圾治理资金2278万元,比2014年全年多投入近2000万元。
成绩提高25.7分
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海漂垃圾治理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印象。”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海洋与渔业局切实履行全市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沿海各(县、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了全市性海漂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来自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沿海乡镇(单位)的海岸带环境卫生月考评平均成绩,已经从去年5月份的57.1分,提高到今年2月份的82.8分,9个月内整整提高了25.7分。
通过开展治理专项行动,泉州市基本建立了海岸带环境卫生日常保洁长效机制,根本性清除了长年累积在海滩、海岸的垃圾“历史欠账”,海漂垃圾治理资金也得以保障,海岸带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国家海洋局、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充分肯定。□本报记者 吴宗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