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有人在泉州古城墙上散步
东南网5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永清)知道吗?百年前,泉州古城墙,不仅有防御外地的功能,还有避难的功能。《THE CITY OF SPRINGS》第七章译文,真实再现了百年前泉州闹水灾的景象:
“那段时间洪水泛滥,西门外的一部分民居内积水约八英尺深。一些无望而悲惨的人挤在倾斜的瓦房顶上,另一些船上的人则来往于给这些不幸的难民运送煮熟的大米等物资。我们发现城墙俨然已经成了农场,鸡鸭牛羊猪,统统被赶到了城墙上和主人们待在一起,在枯燥乏味中耐心等待洪水退去。”
作者安妮在书中对城墙的详细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古城的另一面。海都深读第五十三期《泉州古城千年变迁录 不同时代下城市地标》、第六十一期《古城 城与门》也曾提到相关的情形,报道曾提及,上世纪初,泉州依然保存着蜿蜒30里的古城墙和七座巍峨的古城门,城墙高1丈8尺,差不多是6米高。
本报“古城记忆·百年前的泉州”系列策划,以英国传教女孩的全英文游记《泉州》(又译《泉水之城》)为蓝本,征集志愿者倾情翻译,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考证和解读,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正跃然纸上。如果你家也有关于古城泉州的珍贵照片或书籍,欢迎一起拿出分享,这里有两种联系方式: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发微信给“花巷”公众号。
□《THE CITY OF SPRINGS》第七章译文
城墙(节选)
像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雄伟的城墙环绕在泉州城边上。这些城墙三十英尺高,由坚固的石头砌成。而城外,断断续续的护城河正静静地流淌。这脆弱的防御并不能够阻挡敌人很长时间,但城墙所呈现的似乎可以抵御任何进攻的坚毅面孔,让人从心里抑制了使用炸药的冲动。
城墙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城墙顶部最窄的部分宽约十英尺,其他部位则更厚。
从任意城门的石梯登上城楼,我们离开感觉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即便在最炎热的天气中,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涤荡城市浑浊的空气的清凉。传教士们常常在日落后在此处散步,而中国人永远不会想到要像我们这般“散步”。
印象中只有一次,目睹了许多中国人聚集在城墙上的景象。那段时间洪水泛滥,西门外的一部分民居内积水约八英尺深。一些无望而悲惨的人挤在倾斜的瓦房顶上,另一些船上的人则来往于给这些不幸的难民运送煮熟的大米等物资。我们发现城墙俨然已经成了农场,鸡鸭牛羊猪,统统被赶到了城墙上和主人们待在一起,在枯燥乏味中耐心等待洪水退去。
城墙上间或散落着一些大炮。这些炮或许曾经是可用的,他们七零八落地躺在石头墙上。通过城垛的开口向外望去,是一片稻田和无数忙碌的农夫的身影。正是这些忙碌的农夫,一年内在同一片土地上耕种两三季粮食。有时候农田会浸满水,而田间也充斥着嘎吱嘎吱声,这声音是水车一类的灌溉工具工作时所发出的。短短几周过后,绿色的水稻便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遮挡住下面的水田。当绿色的水稻变成黄色麦浪,我们便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但是城墙内的城镇更吸引我们的目光。有两样尤为让人惊喜:一是位于北门和东门之间的空地,这里满是各种蔬菜和盛开的菊花;二是一些地方保存完好的老树,尤其是榕树和龙眼树。榕树通常种在衙门的空地上或者寺庙旁。
城墙下便是泉州城,蜿蜒起伏的屋顶和单层的房子拥挤在一起,狭窄而又交错纵横的街道并没有给房屋之间留下太多间隔。
(译文若有不妥之处,烦请来电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