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的泉州经验

2016-06-08 07:55:4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的泉州经验——

“遗址独特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保护”

昨晚,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国来宾,在泉州南音艺苑观看了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南音表演《枫桥夜泊》、提线木偶《驯猴》、高甲戏曲《骑驴探亲》、掌中木偶《大名府》和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精彩表演,获得来宾们的阵阵掌声。 (陈晓东 摄)

编者按

此次在泉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为四个中国海丝城市代表,泉州作了《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题报告,宁波、广州和南京三个城市分别介绍各自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做法经验。本报今日聚焦泉州,明日将继续报道宁波、广州和南京的情况。欢迎持续关注。

在昨日的研讨会现场,市长康涛代表泉州做了《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报告。围绕“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三个问题,他用数据和案例给出答案,全力推介“海丝”泉州。

曾是梯航万国的 “世界第一大港”

回顾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发现,泉州港的兴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鼎盛,是同步的发展轨迹。

泉州先民很早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但是泉州的地位是在港口的优势得到发挥以后才迅速崛起。

从公元6世纪印度僧人拘那罗陀来泉,在九日山翻译佛经《金刚经》开始,泉州与海外交往日渐密切。到公元9世纪,泉州与交州(今越南境内)、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

公元1087年,古代海关——市舶司在泉州设立,泉州港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泉州以及附近区域的海商免去长途转运的麻烦,从泉州领取公凭(古代护照)便可直接出海贸易。

在元代泉州首位由外国人担任的海关关长蒲寿庚的推动下,泉州港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巨镇,刺桐缎、陶瓷、香料等从这里销往全世界,广受青睐。129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时描绘:“运到这里的胡椒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有一艘运载胡椒的船到亚历山大港,就有一百艘船运刺桐港。”1347年,来泉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盛赞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

彼时,泉州不仅是各地商品的集散地和世界货仓,还有着包容亲和的城市气质,居住在泉州的各个民族可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直到今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均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信仰痕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