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地区网约车司机超八成是兼职 职业五花八门

2016-07-05 09:11:3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乘客:方便快捷但安全没保障

司机:收入没有之前可观

交通部门:私家车接入网约平台营运是非法的

方便快捷是网约车的优势,但它的合法性及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陈明华 摄)

本报讯(本报记者)打车,是市民出行绕不开的话题。滴滴方面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2月进入泉州市场,截至今年5月底,滴滴快车注册用户(包括司机)超过了百万人,服务人次超1500万次,这相当于800万泉州市民每人“滴过”两次车。另一组数据是,1个多月来,市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查获60辆“黑车”,其中接入网约平台参与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占了半数以上。交通部门提醒,私家车接入网约平台参与营运的,属于非法营运行为,将被查处。那么,网约车在泉州的生存状况如何?这些网约车该如何管理?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泉州有多少网约车?

初步估计,泉州地区注册网约车的司机有三四万人,一人一车,也就是说网约车有三四万辆。

曾先生在一家企业工作,他现在也是网约车的司机,空闲时会接几单,当作是油钱补贴。“最快一天就可以上路接单。”他向记者透露,他在手机上下载了“滴滴司机”的APP,填写相关信息,上传行驶证、驾驶证等证件,整个注册过程不到10分钟。注册完之后,等待网约车公司审核,一天后审核通过,就可以接单了。

知情人士张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在泉州地面上有神州专车、滴滴出行、易到用车等网约车管理公司,一些公司用的是租赁车,司机是雇用的;一些公司是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司机就是私家车车主。

他说,泉州地区网约车司机超八成是兼职,30岁左右的比较多。这些司机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公务员、企业老板、外企白领、广告职员、教师等。

泉州的一家网约车管理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向记者透露,据初步统计,在泉州地区注册网约车的司机有三四万人,一人一车,也就是说网约车有三四万辆。据介绍,2013年6月,网约车在国内开始出现,泉州大概是2014年2月开始出现。“我们的后台数据显示,大泉州范围内,一天内网约车有三四万单生意。”陈先生说,注册网约车的司机个人信息资料、车型、车况等在网约平台上都可以查到。

他说,网约车的司机虽有三四万人,但真正经过专职培训的司机不多,只有三四千人。记者了解到,私家车接入网约平台的司机不经过培训就能上路载客,网约车管理公司自己雇用的司机则需经过培训。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司机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对于新进来的司机,首先要进行交通法律法规、礼仪礼貌、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的才能雇用。

6月15日,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一辆私家车利用网约车平台接单载客被查。(资料图片)

开网约车能赚钱吗?

现在加入的司机越来越多,网约车公司拿走的分成也越来越高,收入并没有想像中可观。

要出门了,市民点开打车软件,选择路线,不一会儿网约车就来了,那么网约车是如何分配客源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是按就近原则进行分配。遇到好几辆车与打车者距离差不多的情况,打车者如果有私藏司机,私藏司机优先,如果没有私藏司机,就按司机的接单评价,评价最好的司机接这一单。

有人叫车,有车送客,必然会产生效益。那么这些司机和网约车管理公司如何分这块蛋糕?记者发现,各公司每单的收益分成不同。如果是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车主与网约车管理公司一般是八二分成,车主拿80%,公司抽20%,有些公司的分成比例也会高于20%。如果不是私家车,雇用司机开网约车,司机的工资由底薪和抽成组成。

网约车的车费按顺风车、拼车、专车等不同种类进行收费。一般来说,顺风车、拼车的车费比出租车便宜,专车的车费比出租车高。以神州专车为例,其提供的是专车,起步价为13元,而出租车的起步价才8元。

“因为专车提供的是点对点的服务,所以价格比较高。”陈先生告诉记者,专车是专门为乘客服务的,车费比较贵。专车在平峰期、高峰期,车费又不一样,比如平峰期起步价为13元,高峰期可能就要18元。不过,各家网约车公司目前还在争夺市场,经常会有一些优惠活动,比如送优惠券、充多少送多少之类的,市民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那么开网约车的司机能挣到钱吗?去年10月开始,唐师傅当起了网约车司机。“平台的奖励变少了,原来月收入轻松过万元,现在顶多六七千块钱。而且社会大环境也更严苛了,如果被抓到,罚款都要好几万元。”

6月26日,实地体验了一天,记者发现,跑网约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从早上8点开始跑到晚上8点,一共才接了7单,几乎都是短途的,全部收入不到100元。扣除汽油费,基本不赚钱,跟滴滴宣传的“月入上万”差得很远。

在记者加入的两个“滴滴专车”司机微信群中,100多名司机都是私家车主,绝大多数都是业余兼职挣个零花钱,他们普遍抱怨收入低。一名李姓司机说,“滴滴”“快的”在2014年刚推出时,订单多、补贴力度大,他专职跑“滴滴”一个月能收入一万多元,但现在加入的司机越来越多,“滴滴”拿走的分成也越来越高,导致收入差了很多。

相比较而言,“滴滴”收费比出租车便宜一点。记者查看详细的分成发现,乘客付的费用中,“滴滴”要扣除20%,每单还要再收取0.5元的安全管理费,还要再扣除1.77%的劳务公司管理费。也就是说,乘客付8元车费的话,司机仅能拿到5元多。

但与出租车相比,网约车的价格调整更灵活。上下班高峰期,网约车订单明显增多,价格也会上浮,“滴滴”通常也会适时出台奖励补贴,激励司机多上路接单。

“黑车”聚集的六大地点 (李俊 制图)

便捷与安全孰轻孰重?

网约车便宜又便利,但它的安全性让人担忧。“要不要坐网约车?”这让乘客有些纠结。

不久前,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对女乘客实施抢劫,并将其残忍杀害。这个事件加剧了乘客对网约车的不信任。

一方面,网约车便宜又便利,另一方面,网约车的安全性让人担忧。“要不要坐网约车?”这让乘客有些纠结。

据了解,一些网约车平台对驾驶人员资质审核流于形式,缺乏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甚至会有违法犯罪分子混迹其中。“资质审核很简单,主要看车况。”网约车司机刘师傅说,注册成功后,基本上没有人管。

“如果网约车能在监管下运营,而不是一刀切,对于乘客和司机而言都有好处。”市民曾女士说,“但乘坐这类车辆时其实是没有乘坐出租车放心的,尤其是晚上不敢一个人打这种网约专车。”

大多数市民表示,给网约车立规矩既是对乘客安全的保障,也是给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一个反馈,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前提。

从使用率来看,市民接受打车软件使用网约车的程度的确已经很高了。出租车市场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本来就竞争激烈,一天跑不到多少钱,如今打车软件的进入,更是让我们难上加难。”出租车司机杨师傅说。

其实,出租车司机也在期待相关网约车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在明面上竞争,总比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的竞争要强,”年轻的出租车司机汪师傅说,“我们也知道我们的不足,但有明确的界定后,我们也能够知道劲儿往何处使。”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网约车发生事故时,由于乘客与专车之间关系不明确,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曾就此发布风险提示。首先,预约车辆如为非营运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和车主均可能面临理赔风险。根据《保险法》第52条,商业车险条款一般约定:因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且因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营运车辆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却有偿提供“专车”、“拼车”等营运服务,并未与保险公司就变更车辆使用性质协商一致。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

市民或许自己心里有一杆秤,便捷与安全,究竟孰轻孰重,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交通部门提醒,还是应该尽量选择具备合法运营资质的出租车出行,不能贪图便捷而因小失大。

私家车变网约车合法吗?

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载客是非法营运。

6月15日下午4时20分许,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一辆载着两名乘客的白色小轿车缓缓驶入出发大厅停车位,执法人员发现情况可疑,上前检查,司机却迟迟不肯下车,还将车门锁住。执法人员经过疏导,得到乘客与司机的配合,并将其分别带开询问调查。据司机解释,是通过朋友介绍,帮忙载熟人来机场接机。另一组执法人员却从两位乘客处了解到,乘客与司机并不认识,从泉州市区义全街到机场接人,第一次通过“滴滴出行”叫车,没想到叫到私家车,乘客手机客户端支付页面显示应付金额29.5元。从现场调查看,白色小轿车涉嫌私家车参与非法营运。

这是泉州市交通执法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在中心市区重拳整治“黑车”非法营运行为的部分成果。整治行动开展1个多月来,共查获60辆“黑车”,其中接入网约平台参与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占了半数以上。

“私家车不能接入网约车平台,如果接入参加经营了就是非法营运,我们将给予查处。”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私家车营运被查处了,最高可罚款2万元。

今年以来,市交通执法支队会同市道管处多次约谈了“滴滴出行”和“神州专车”平台,明确告知其不得为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提供服务,及时制止“滴滴专车”在泉州的机场、动车站等地点设立服务点,也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客人密集场所查处部分通过“滴滴出行”等提供非法营运的车辆。

为防止“黑车”非法营运行为反弹,下半年,市交通执法支队将继续把整治“黑车”工作作为日常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的联合执法行动。下一步主要整治对象依然有5类,包括重点区域聚集的“黑车”、“营转非”大客车、“克隆”出租车、公开揽客信息“黑车”以及接入网约车平台参与非法营运的私家车。

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私家车没有运营资质,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参与营运,对乘客危害及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破坏都极大。近阶段,国内其他城市相继发生多起乘客因搭乘“黑车”造成人身及财产安全受损的事件,值得引以为戒。

该负责人提醒,具备营运资质的车辆,在车辆综合性能、使用条件、技术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黑车”车辆和驾驶员均未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审核备案,出现事故或纠纷,追索赔偿难题多。

他还提醒市民,不管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平台打车出行,都要选择具有营运资质的车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网约车新政还在酝酿中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对《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网约车是否应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以及网约车的车辆性质、车辆标准、驾驶员条件及准入方式、价格管理、保险机制、非法营运的认定,都存在着很大争议。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对如何监管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许多发达国家对网约车持完全禁止的态度。目前在中国,平台企业推出的“专车”、“快车”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属于运输服务的范畴,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交通运输部在制订改革方案时,并没有对其“一禁了之”,而是要通过立法让其获得合法身份,并通过设计可以操作的、可以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他表示,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对外提供客运服务,是不合法的。私家车要转化为网约车,需要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合规经营车辆。

据业内人士估计,诞生至今仍未获得“出生证”的网约车行业,有望在近期迎来期盼已久的“新政”——《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砚升表示:“对待网约车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一放了之,是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禁了之,是背离市场规律的表现。这两者皆不可取,唯一正确之道就是‘鼓励+规范’。”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