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将打造雕艺“创客新工场” (王柏峰/摄)
■早报记者 李心雨 实习生 王玉珊 文/图
围绕创新、升级、海洋、美丽、幸福“五个惠安”新理念,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全面加快产业、港口、旅游和中等城市“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惠安新的大发展、大进步,打造泉州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月27日至30日,惠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会议对十二届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展望了今后五年惠安发展的新蓝图。
【关键词】 “五个惠安”
创新惠安 推动发展新活力
把创新驱动全面融入执政理念,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体制机制、城市建设、要素引进、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升级惠安
推动产业共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布局。更加注重石化工业、海工机械等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工业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石雕、建筑、食品饮料、鞋服箱包等传统产业升级,更加注重推动服务业发展升级,实现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
海洋惠安
引入产业新项目
以“惠女精神”为核心,塑造拼搏、担当、包容、开放的海洋文化,广泛汇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大力发展以海洋为依托的港口、旅游、工厂化养殖、冷链物流的海洋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引导建筑、石雕等优势产业拓展“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加快引进一批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项目。
美丽惠安
推动经济快发展
坚持把美丽、清新、宜居全面融入发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幸福惠安
群众共享“大平安”
牢固树立“小事大民生”理念,大力发展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健康养老、居住环境等民生事业,让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让群众享有更多的安全感。
【关键词】 “四位一体”
打造更具竞争力
“基地化”集群
做大石化基地,重点实施石化产业链发展,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思路,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石化产业基地,加大国际交流展示力度,规划建设国际雕塑公园、雕艺博物馆。加快建设雕艺文创基地,继续打造一批民间艺术馆和雕艺“创客新工场”。
坚持建筑与雕艺、文创、园林古建融合发展,发挥“惠安建筑”品牌优势,至2020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加快技术改造。培育现代农业、电子党务等基地,发展居家、养老、信息、消费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多样化需求。
构建“港口先行”
对外开放格局
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物流体系。重点推进境内铁路建设,抓好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中化铁路专线等建设,协调推进兴泉铁路惠安段及黄塘枢纽站、福厦客专铁路惠安段等过境铁路前期工作。全力配合做好泉州新机场规划建设,增强陆海空港枢纽功能。打造临港物流体系。重点规划建设黄塘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斗尾综合物流保税园区、石化仓储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斗尾港区联检服务功能。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创新投资机制,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加强与异地商会、港澳台侨的交流合作,提升引资、引才、引智水平。
构筑“两轴三区”
旅游空间布局
融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旅游格局,打响“风情惠安”品牌,充分发挥惠女民俗、古城、雕艺、最美海岸等资源优势,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滨海度假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大旅游格局。突出文化、滨海、生态等特色,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形成“两轴三区”旅游空间布局。形成旅游产业带,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惠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形成“一心三区”
现代中等城市
按照“一心三区”布局,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建设宜居城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合理定位片区主体功能,加快打造城市核心功能集聚的县城主城区、以科教运动休闲为核心的惠西新城、以滨海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崇山新城,完善辋川、东桥、东岭等镇区规划,打造产城融合的斗尾新城,提升中等城市承载力。
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示范村、特色村。大力打造绿色名片,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实施一批沿街沿水扩绿、乡村“四绿”和生态修复工程,构建“一城、两带、三网、四区、多点”的绿色空间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