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
一批新建校舍投用
在鲤城新步小学,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教孩子武术。 (林劲峰 摄)
核心提示 开学在即,记者从鲤城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有一批崭新的校舍将投入使用,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多年来,该区走出了一条从硬件均衡到管理均衡、从软件提升到整体提优、从师资均衡配置到学校特色发展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曾聪虹 通讯员 彭耿璞 陈嘉虹
新区四所小学今秋完成改扩建
位于鲤城区浮桥街道新步社区的新步小学内,红白相间的新教学楼已经建成,内部装修也基本完成,9月1日起所有学生将进入新楼上课。教学楼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里面的设施设备十分齐全,除了“班班通”多媒体,图书馆、阅览室、录播室等也一应俱全。
“新教学楼的建筑面积将近5000平方米,投资700多万元。”新步小学负责人郑声奎介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步小学的校园占地面积从26亩扩大到30亩,从去年开始新建教学楼,今秋投用。旧的教学楼将利用起来,设置功能室、活动室等,开展学校少年宫活动。
“以前学校没有空间,现在好了,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少年宫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兴趣特长。”郑声奎高兴地说,接下来旧教学楼、操场、围墙等都将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新步小学是由武术大师吴家熊创办的,我们将秉承他的精神,推动武术进课堂,发扬能武善文的校园文化,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办成江南新区优质的学校。”
不只是新步小学迎来新发展,今秋鲤城区培新小学、侨星小学、陶英小学都有新建的教学楼或综合楼投入使用。根据《鲤城区2015-2019年中小学五年建设规划》,该区拟建设教育项目15个、总投资约5亿元,其中布局江南新区教育项目13个、总投资约4.9亿元。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以来,已经完成5个建设项目(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培新小学、侨星小学、陶英小学、新步小学),建成面积2.57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6100万元。
提升内涵创设均衡育人环境
在硬件配备达到基本均衡后,鲤城区着力在学校软件建设即学校内涵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创设“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义务教育校际均衡育人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鲤城区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先后置换复办泉州七中初中部,投入1300万元建设开智学校新校区,将泉州市艺术小学并入百年老校鲤城区实验小学,把朝晖小学并入通政中心小学,有效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该区积极尝试“委托管理”,探索“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实行“带职进校、带责理校、带钱扶校、带绩离校”管理思路,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比如,江南新区的新建校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委托老城区百年老校通政中心小学管理,通政中心小学校长兼任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新步小学委托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管理,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兼任新步小学校长。
把组团式小片区管理的模式创新做深做优是鲤城区的一大特色。该区率先在各组团和小片区内推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管理模式。近年来,该区持续改革创新义务教育“组团小片区”管理办法,多措并举,使学校办学质量在相互促进中明显提升,家长强烈的择校愿望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鲤城区积极推动学校加快“一校一特色”品牌建设。如泉州六中的“李尧宝刻纸”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传统文化传承典型学校”;泉州七中“机器人工作室”校本课程获国家级研究成果一等奖,取得专利23项;昇文小学是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通政中心小学交响乐团、第二中心民乐队获得2015年福建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东门实验小学的校园足球获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福建赛区)阳光体育足球比赛男足一等奖、福建省少儿足球锦标赛女足冠军。
推动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乐读书”
为保障教育公平,鲤城区政府庄严承诺,在保障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鲤城就学实现“零拒绝”,并全部由区域内公办中小学统筹解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政策。目前,在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人数34788人,占学生总数57.08%。98%的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据悉,该区在保证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有书读”的基础上,还让他们“乐读书”。暑假期间,鲤城区科协、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2016年外来员工子女科普夏令营”,暑假没回老家的来泉务工人员子女,感受了一场特别的“科普之旅”。此外,该区还通过开发具有闽南特色的校本课程,评选优秀外来工学生、开展“六一”节慰问等活动载体,让他们感受泉州的关爱,激发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各级各类学校还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鲤城户籍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选配班干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构成,有效构建和谐班级。 |